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淮阴区人大:“农代表”扎根田野 唱响乡村曲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秋意正浓原野间,履职为民脚步勤。为深入贯彻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实干有为、争创一流”的总体部署,落实区委“示范打造乡村建设样板”的具体要求,淮阴区人大常委会精心谋划,动员农业领域的人大代表组建“农代表”专业工作室,以“六帮”行动为牵引,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和强村富民目标,从机制完善、平台搭建到产业赋能,系统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为淮阴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扎实的“人大力量”。

健全机制,夯实履职根基

    淮阴区有“瓜农说事”“情有所薯”“椒心话”等涉农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9个。“如何让这些农业领域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更精准对接农户需求?”“怎样打通农业技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今年初,以“‘农代表’在行动”为主题的座谈会上,代表、部门负责人、镇街干部和农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工作室运行机制、组织架构、职责定位与问题解决渠道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结合乡村实际与农户需求,提出了诸多务实建议,为完善工作方案、畅通代表履职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确保“农代表”服务乡村有章可循、精准发力。

搭建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

    打破区域与信息壁垒,是助力农产品“走出去”的关键。2月至6月,区人大常委会在南陈集镇孙庄村推动建设孙庄农产品展销中心。该中心不仅集中展示各“农代表”工作室对接的优质农产品,更借助互联网拓宽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从产品开发、品质维护到市场推广,全程融入“农代表”的专业智慧。展销中心让淮阴特色农产品告别“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成为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的重要桥梁,切实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精准赋能,做强绿色产业链

    “应产业之需,扬专业之长,解主体之难”,是“农代表”专业工作室服务乡村的核心理念。围绕全区“瓜、椒、藕、菇”四大绿色蔬菜主导产业,代表们精准对接需求,整合资源、下沉服务,推动产业扩面提质和全链发展。

    瓜果产业,代表们深入丁集、淮高、马头等镇,针对黄瓜、西瓜、甜瓜等作物开展精准服务,既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又现场指导大棚建设与田间管理,从选种到采收全程护航,助力农户提升种植成功率和果品品质。

    辣椒产业,在古清口街道推广的稻椒轮作模式中,“农代表”工作室特邀专家走进田间,围绕穴盘育苗、水肥一体化、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现场讲解,手把手传授科学种植方法,有效提升辣椒产量与品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多赢。

    莲藕产业,三树镇“农代表”积极对接科研资源,推动“藕虾共作”模式提质增效。他们协助争取冷库项目资金、办理绿色通行证、推进物流仓储建设,并通过“农代表+”合作机制,推动产品深加工与品牌打造,拓展销售渠道,让“藕虾共作”效益持续释放。

深耕稻米,提质增效助振兴

    作为淮阴农业的重要支柱,稻米产业的提质增效关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代表们围绕“规模为基、品质为要、品牌为魂”的发展思路,经常性深入马头镇等主产区,走进田间地头送技术、解难题。

    今年9月,一场围绕稻米产业的“组合式”服务在马头镇展开。在镇政府,专家专题讲授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在种植基地,代表与专家共同查看水稻长势,现场指导在田管理;在“稻米香”人大代表工作室,各方围绕品种推广、基地建设、产业联盟和品牌创建等深入交流,凝聚发展合力。从技术指导到产业规划,“农代表”全程参与,推动淮阴稻米向优质化、规模化、品牌化迈进,让农户在粮食生产中收获更多实惠。

    从机制完善到产业赋能,从平台搭建到精准服务,淮阴区“农代表”专业工作室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赋能乡村。未来,随着工作的持续深化,“农代表”将继续扎根田野、服务农户,以实干破解产业发展难题,为淮阴打造乡村振兴样板书写更多充满温度的“人大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