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问出真问题 答出实举措——涟水县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今年以来,涟水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满意营商环境”评议主题,通过科学选题、一问一答、闭环监督方式,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以精准监督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2025 年 10 月 28 日,涟水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优化营商环境专题询问如期举行,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常委会组成人员、各镇街人大负责同志与受邀市县人大代表围坐一堂,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县发改委、工信局、数据局等 8 个应询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应询,一场既“辣味十足”又充满务实温度的专题询问,为涟水优化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科学选题:深入挖掘“痛点堵点”,让询问问题更加精准

    “专题询问的生命力在于‘问需于民、问计于企’,只有找准企业和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痛点、堵点,才能让监督精准发力。”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庆山强调。

    为确保询问问题选得准、选得实,涟水人大从今年6月份开始启动筹备工作:一方面,成立涟水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沉浸式”调研,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形式,收集企业融资、政策落实、审批服务、执法监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结合年初人代会部分人大代表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建议,最终确定金融服务、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五类询问方向共10个具体问题。

    受邀参加询问的市县人大代表更是“带着问题而来”:孟庆霞代表长期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多次走访制造业企业收集融资诉求;徐迎春代表长期在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对基层政务服务 “最后一公里”难题有着切身体会;周静代表来自企业财务一线,对涉企执法检查的“痛点”感同身受……“每一个问题都经过反复核实,既反映企业真实诉求,又契合涟水营商环境提升的现实需求。”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孙夕全介绍,询问之前将拟提问题清单与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确保问题不偏题、不空洞,为专题询问“精准开炮”打下坚实基础。

一问一答:多轮追问“辣味十足”,让应询单位更显担当

    “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县工信局在惠企政策推送和宣传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还存在哪些不足?”孔垂芳代表直指企业反映的“政策找不到、看不懂、用不上”难题。

    “我们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网络,第一时间发布、解读各级惠企政策;同时初步建立了企业库,根据企业所属行业、规模、资质等标签,向符合条件的潜在企业进行‘点对点’政策提醒,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但也存在政策解读的‘穿透力’有待加强、个性化辅导覆盖不足……”县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不回避、不遮掩,既汇报工作成效,也坦诚剖析不足。

    随后的追问更显“辣味”。在孔垂芳代表追问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的工作举措与不足的问题后,县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也很坦诚应询:“政策多集中在认定类,设备奖补等需审计核查事项暂难纳入;部分企业因不了解、不信任,仍依赖传统申报。”并当场表态,后续将建立申报“提前预告”机制,联合专家提供申报资料辅导,全力拓宽政策覆盖面、提升企业信任度。

闭环监督:拧紧 “责任链条”,让询问监督更显成效

    “专题询问不是‘一问了之’,而是‘问效到底’。询问和评议只是形式,改进和推动工作才是目的。”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超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政治责任来抓,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切实抓好全过程跟踪督办,形成全链条、闭环式监督体系,真正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确保询问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效。

    整场询问和应询环节,五个方面10个具体问题环环相扣,既有对工作成效的肯定,又有对问题短板的追问;询问方靶向精准,既问出了企业期盼,也问出了问题关键;应询方态度诚恳,既有具体数据支撑,又有明确改进措施。“这种‘面对面’的询问,让我们既感受到人大监督的力度,也更清晰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县数据局负责人表示,会后将立即梳理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我们不仅要‘问出问题’,更要‘督出成效’。” 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更好擦亮“涟快办”营商环境金字招牌,为涟水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软环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