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盱眙县人大:以监督之笔 书盱眙文旅发展新篇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盱眙文旅市场迎来 “爆发式” 增长:全县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村)及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87.03万人次,较2024年同期增长104.87%;5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52.68万人次,同比增幅达209.35%,其中外地游客占比57.25%,达30.16万人;A级景区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06.82%,二次消费收入激增213.71%。从晨光中的烂漫花海到深夜的市井烟火,从山间的非遗体验到街头的红歌合唱,盱眙各大宝藏打卡点各展特色,处处涌动着假日热潮,“奔赴盱眙” 成为这个假期的热门选择。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有盱眙县人大常委会五年来的一份护航。盱眙县人大常委会以 “持续跟进、闭环问效” 的监督姿态,为盱眙文旅发展注入持久动能,让 “山水盱眙、文化盱眙” 的名片越擦越亮。

闭环监督破痛点,织密民生保障网

  “监督不是‘一次性检查’,而是‘长久性守护’。” 盱眙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围绕文旅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构建起 “发现问题 — 督促整改 — 回头看 — 建机制” 的全链条监督闭环,让每一项监督都落地有声。

  在生态环境保障上,深知 “绿水青山是文旅的底色”,县人大常委会持续跟踪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先后3次组织 “回头看” 专项监督,推动 “景区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淮河沿岸部分节点环境整治不彻底” 等4项突出问题整改到位,让盱眙的山更青、水更绿,为文旅发展守住生态底色;在公共服务提升上,针对人大代表调研中收集的 “景区标识模糊不清”“游客中心服务功能薄弱” 等民生建议,持续跟踪督促相关部门整改,推动新增景区导览牌50余块、升级改造游客中心3个,让游客 “看得懂、找得到、享得好”,群众的文旅获得感持续提升。

精准监督促融合,激活产业新动能

  文旅融合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盱眙县人大常委会以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的监督定力,推动文旅与红色、文物、节庆、乡村等元素深度融合,让产业发展 “活” 起来、“强” 起来。针对红色文旅,持续推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 “展陈升级+红色研学” 双提升,建议借力明代廉洁文化馆,打造 “红色教育+廉政文化” 复合型旅游线路,年接待研学团队突破500批次,让红色基因在文旅中传承;针对文物活化,持续关注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运营情况,建议推出 “沉浸式讲解” 等创新服务,让沉睡的文物 “活” 起来,让游客触摸到历史的温度;针对节庆赋能,人大代表持续关注,推动 “龙虾节+文旅” 模式逐年创新,2025年龙虾节期间1.2万余名观众凭苏超赛事票根打卡三大收费景区,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短视频声量突破21000条,现场直播220余人次,累计观看上百万人次,点赞量破2亿,全网总流量1亿+;针对乡村文旅,持续跟踪天泉湖民宿集聚区建设,推动伴山民宿、霍比特人农场等项目扩容升级,补齐 “过夜游” 短板,民宿年入住率提升至78%,让乡村成为游客 “慢下来” 的好去处,马浪岗、沙溪、洪湖亲子乐园等成为新的打卡点。

长效监督固成果,擦亮文旅金名片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盱眙县人大常委会对已落地的文旅项目、已获得的荣誉称号,建立 “长效跟踪监督清单”,以持续监督确保发展成果不褪色、更扎实。

  针对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创建成果,开展“成果巩固” 专项调研,推动完善示范区运营机制,让融合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针对 “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荣誉,持续监督游客满意度、旅游收入增速等核心指标,让荣誉更有分量;针对已建成的淮河水上游览航线、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项目,组织人大代表调研优化航线服务、丰富街区业态,如今淮河水上游览航线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第一山历史文化街区商户营收年均增长22%,项目效益持续释放。

  现在的盱眙,文旅底色更浓、产业动能更强、游客口碑更好。下一步,盱眙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 “持续监督” 为笔,以 “为民服务” 为墨,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新篇,让盱眙成为更多人心中 “来了还想再来” 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