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涟水人大:以评议温度 暖出基层法庭“人民满意”答卷
发布时间:2025-09-29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现在开庭!”9月25日下午3时,随着法槌声响,一场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巡回审判在高沟镇酒缘广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正式开庭。这是涟水县人大常委会深化“人民满意基层法庭建设”评议工作的生动实践现场,也是推动司法服务下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缩影。

一线审判“零距离”:一场庭审折射评议实效

  此次审理的案件,源于2022年12月一起风力发电叶片运输事故。原告主张运费支付,被告反诉事故损失赔偿,加之保险公司部分免赔后的责任划分争议,看似标的不大的案件,却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经营风险防范、基层矛盾化解等营商环境建设关键问题。

  “把法庭设到群众家门口,既解纠纷,又普法律,这样的形式我们欢迎!”旁听席上,高沟镇人大代表胡永祥的感慨道出了在场群众的心声。此次巡回审判由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联动县人民法院高沟法庭开展,特意选址高沟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点,不仅邀请市、县、镇三级20余名人大代表全程旁听,还吸引了周边数十名企业家、群众参与。庭审开始前的代表“微课堂”,朱剑法官结合《民法典》《保险法》相关条款,针对运输合同履行风险、保险理赔责任等焦点问题现场释法,让“纸上法律”变成了“身边指引”。

  自“人民满意基层法庭建设”评议工作开展以来,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贴近群众、服务发展”作为核心导向,将巡回法庭与人大代表监督、法治宣传有机结合,推动司法服务向基层延伸、以司法公开助力民主实践。

三项举措“出实招”:评议工作落地有声

创新模式,让评议“有特色”

  “以往评议多是‘听报告、提意见’,这次我们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和‘巡回法庭’联动在一起,让评议更接地气、更有实效。”涟水县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介绍。

  依据《关于开展“人民满意基层法庭建设”评议工作方案》,涟水县人大聚焦陈师、大东、高沟三个基层法庭,以“诉源治理提质、服务大局提效、司法普法提能、协同保障提力、法护营商提速”为目标,创新推行“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巡回法庭”模式,发挥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优势,联合法院将与专业工作室相关领域的案件放到工作室进行审理,形成“一场以案释法‘微课堂’+一次巡回审判+一轮靶向法律普及”的组合举措,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实效。

  截至目前,已联动开展巡回审判7场,覆盖3个基层法庭各2次以上,涉及劳动争议、安全生产、租赁纠纷、交通事故责任等重点领域,累计邀请120余名人大代表、50余位企业家代表及120余名群众参与。

凝聚合力,让评议“有支撑”

  “巡回审判场地怎么选?代表和群众怎么组织?矛盾怎么提前化解?这些都需要多方配合。”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为确保评议工作落地,县人大常委会主动牵头,推动法院、镇街人大、人大代表工作室协同发力,根据案件类型协调巡回审判场地,组织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及群众代表参与旁听庭审、进行现场评议,并收集意见建议。

  在诉源治理方面,依托“淮上枫桥14+3”机制,搭建人大代表参与基层调解的平台,先后建成凌代表矛盾调解工作室、高沟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法官调解工作室、陈师“企保姆”专业代表工作室、大东矛盾调解专业工作室等载体,发挥人大代表来自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今年以来,通过代表参与调解成功的基层纠纷达36件。

聚焦实效,让评议“有成果”

  “不仅要让群众看到庭审,更要让评议推动法庭工作改进。”这是涟水人大开展评议工作的核心要求。为此,县人大常委会以“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巡回法庭”模式为抓手,推动法庭功能从固定审判点延伸至代表工作室、联络站、企业园区和社区广场,实现司法服务下沉、审判重心下移。通过多类型纠纷的巡回审判,为群众、企业提供直观法律指引。同时,构建“听庭评审—调研献策—监督整改”闭环,以代表评议为切入点,强化对基层法庭工作的常态化监督,通过代表现场评议、反馈意见,助力法庭规范审判程序、提升裁判质量,切实将评议工作成效转化为司法服务质效提升、基层法治环境优化的动力。

长效推进“不止步”:书写法治为民新篇章

  “‘人民满意’没有终点,评议提升永不停步。”涟水县人大常委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深化“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巡回法庭”模式,继续开展巡回审判活动,覆盖更多镇街、企业;同时,进一步完善代表评议机制,将评议范围拓展到法庭案件办理效率、司法便民措施落实等方面,推动基层法庭在“诉源治理、司法服务、队伍建设”上持续提质。

  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与巡回审判的深度联动,到“代表+法官”调解工作室的扎根基层;从一场场解渴管用的“以案释法”微课堂,到一次次精准对接需求的靶向普法——涟水县人大常委会正以扎实的评议工作,推动基层法庭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