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议监督是人大依法履职的核心环节,其质效直接关系到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发挥。近年来,涟水县人大常委会锚定高质量履职目标,以“会前精研细备、会中严审深议、会后督办问效”为主线,激活代表主体动能,构建闭环工作体系,推动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从“程序性”向“实质性”解难题深度转变,切实将审议成果转化为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金点子”“硬举措”。
会前精研细备:筑牢审议“压舱石”
“作为预算工委委员,审议专项报告时需精准研判、主动担当,提出针对性建设性建议,以履职实效推动预算工作提质增效。”预算工委委员、国调队副队长卫蔚的发言道出了全体委员的心声。
涟水县人大始终坚持“功夫下在会前、工作做在细处”,将会前筹备的扎实度作为决定审议深度的“关键变量”。7月份,涟水县人大专题召开财经委、预算工委委员座谈会,组织委员深入交流履职心得、明确审议重点,把筹备环节的“功课”做深做透,为审议工作提质增效、靶向破题提供有力支撑。
常委会会议召开前,更是充分激活委员履职效能:一方面严格把关审议材料,对专项工作报告、法规草案说明等逐字逐句校改,提前与报告机关精准对接,明确“精炼、务实、准确”的文风要求,坚决杜绝“空话套话”“数据堆砌”,确保材料内容真实、逻辑清晰;另一方面广泛吸纳委员意见,结合各领域委员的专业视角,形成初步审议意见,为会议审议打下“有备而来”的坚实基础。
会中严审深议:把准监督“方向盘”
“建议持续推进资产清查和评估工作,确保资产真实、准确和完整;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争取更多企业能够租用或者购买园区资产”。预算工委委员、涟投控股集团副总经理左言清围绕国有资产管理议题的审议发言,既直指问题核心,又给出具体路径。
会议审议重点在“审”。审议发言是审议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必须紧扣议题不跑偏、语言精练不冗长、建议具体有依据,避免“泛泛而谈”。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沈士领、财经委委员孔垂芳、预算工委委员左言清三名同志针对《2024年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分别进行审议发言,提出了9条意见和建议;同时开通“审议意见补充通道”,通过参会和列席人员填写《意见建议征集表》,确保意见建议“应提尽提”,收集后纳入后续审议意见中。
会议审议的核心在“审得深、议得透”。为达成这一目标,涟水县人大将“严”的要求贯穿会议全过程:在会前准备阶段,对标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细化会议组织流程,明确审议环节、时间节点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召开前,围绕《涟水县2025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涟水县2024年县级财政决算草案暨2025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等重点议题,预算工委牵头提前开展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数据、听取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详实的调研报告与审查结果报告,为会议“审得深、议得透”提供坚实支撑。
会后督办问效: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
“审议不是‘终点’,落地才是‘目标’。只有让审议意见从‘纸面’走到‘地面’,才能真正彰显人大监督的价值。” 涟水县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确保审议意见落地见效,涟水县人大构建了“提出意见—分类交办—跟踪督办—满意度表决”的全链条闭环机制,推动审议意见“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常委会会议结束后一周内,由相关专门委员会牵头,结合初审意见与会议审议情况,聚焦“急需办、必须办、可量化、易测评”的具体事项,梳理形成“短、实、准”的审议意见,让承办单位“接得住、好落实”。对交办的审议意见,明确要求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并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同时组织开展满意度表决,以“刚性约束”倒逼承办单位不断提升审议意见的办理质效。
从“会前精研细备”到“会中严审深议”,再到“会后督办问效”,涟水县人大以“细”字打底、“严”字立标、“督”字发力,用全链条闭环监督推动常委会会议审议质效持续提升,让人大审议意见真正成为破解县域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的“金钥匙”,为涟水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