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金湖县人大:听民声察民情,小院里议出民生“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9-05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9月2日上午,金湖县黎城街道西苑社区邬墩巷22号居民朱秀银家中,传来阵阵交谈声和欢笑声,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院板凳会”正在举行。省、市、县三级人大代表、金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佩坤与社区居民每人一张小板凳,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用着方言,像街坊邻里一样亲切自然地聊着身边事、谈着心里话。

  “天马氧气站旁边的那个老厂子拆了后,一直用围栏围着,不仅浪费地方,还不美观,要是能把那块地平一平,根据需要改造成停车场或者小公园,那多好。”今年68岁的顺河村村民龚治平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随后,孩子上学接送难题也被带到了会上。“实验小学东校区每到上下学,路口能堵十几分钟。”一位家长潘红语气急切地说,“东校区南侧有块空地荒了好多年,杂草长得老高了,不知道能不能清理出来,专门用作家长接送等候区?”

  “有些路口摆摊的太多,路都没法走。”“有居民养狗不拴绳,附近小孩子还多,该管一管。”……大家的话题越聊越开,围绕文明城市建设、公共空间治理等方面坦诚建言,提出了一系列实际问题。吴佩坤主任认真听意见,不时询问细节,详细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大家反映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重心。”吴佩坤郑重承诺,将会立刻推动解决群众的所需所盼,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也会如实向上反映,确保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不在会议室,没有主席台,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会议”,而是小板凳上的坦诚交流。“小院板凳会”是金湖县五级人大代表探索实践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创新渠道。板凳会的独特之处在于根据群众需求确定会议地点,渔船头、小区亭子、农家院落……哪里方便聚,哪里就是议事场。此外,还会根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灵活确定主题,提前发布通知,方便更多人参与,让代表与更多群众促膝交谈,没有拘束、不绕弯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共商解决方案。

  板凳会不仅要“坐得下”,更要“办得成”。紧邻邬墩巷的朱家巷居民之前提出的“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城市‘小客厅’”的建议,如今已在金湖县黎城街道朱家巷变为现实。过去的违建已然拆除,现在栽上了绿植,铺起了道路,各类健身器材也一一配备,昔日的荒废角落,如今已成为附近居民休憩、健身、聊天的好去处,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这一举措不仅改善了空间环境,还进一步拓展居民活动空间、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板凳会已全面“走”进各村和社区。截至目前,金湖县已有510名各级人大代表走进基层,依托“10个中心网格—436个单元网格—510名人大代表”的组织架构,形成“网格长—网格员—小院院长—人大代表—农户”的五级联系服务体系,成功打造了“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的平台,开启了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的新格局。值得一提的是,每位人大代表都建立了履职档案,规定每半月至少进一次小院、接待五位以上群众,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真正让老百姓“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

  小小板凳会,搭起连心桥。“小院板凳会”不仅是人大代表履职的新平台,更是基层民主实践的生动体现。在这里,民意沟通更顺畅,问题解决更高效,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