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淮阴区人大:聚焦养老“急难愁盼” 监督护航“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5-09-02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养老服务,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特困供养人员等群体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淮阴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养老工作,积极开展调研监督,推动构建“淮因善养”养老服务品牌,让“老有所养”迈向“老有善养”、“老有优养”。

  一线调研“摸实情”,精准把握养老需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全区多个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实地考察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运营情况。在南陈集镇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代表们详细了解机构的床位数量、入住率、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与入住老人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在古清口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代表们查看了助餐点的环境卫生、食材采购和餐食供应情况,还体验了中心为老人提供的文化娱乐活动设施。长江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人大代表们重点关注其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运行,了解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对老年人的精准服务和实时关怀。

  聚焦保障“强根基”,筑牢养老服务底线。人大代表们关注到养老服务基本保障的重要性,对淮阴区实行的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制度表示肯定。2024年,累计发放1862.46万元尊老金,惠及2.76万老年人,这一举措让高龄老人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爱。代表们督促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确保重点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服务100%全覆盖。同时,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构建老年人能力数据库,目前已为1.2万余人次老年人开展能力评估,为精准提供养老服务奠定基础。在统筹城乡养老服务发展方面,代表们强调要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推动改造提升示范性村级互助养老睦邻点,探索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机制改革,推进机构整合,缩小城乡养老服务差距。

  拓展格局“优供给”,满足多元养老期待。针对养老服务发展格局,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目前全区共建有备案养老机构29家,公办养老机构14所(公办民营3所),养老床位2362张。代表们鼓励养老机构多元化发展,支持新引建2家中端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在夯实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方面,人大代表关注到经济困难以及高龄、空巢等特定老年群体的需求,建议加快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组织专业机构按需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同时,为提升居家养老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人大代表推动为全区450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开展精准居家适老化改造,为473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以旧换新优惠补贴。此外,代表们聚焦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改造提升老年助餐点,推动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2024年淮阴区成功创建成为第二批省级标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人大代表们的努力功不可没。

  夯实要素“提质量”,擦亮“淮因善养”品牌。在优化养老服务支撑要素方面,人大代表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督促相关部门构建风险隐患综合排查机制,强化养老机构安全监管。要求做到存量隐患整改到位,增量隐患动态清零,确保食品安全创建规范稳步提升,消防标准化建设有序达标,全面提升养老机构本质安全水平。为提升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代表们鼓励多层次人才发展,2024年淮阴区成功申报省级养老护理科研项目,这离不开人大代表们的关注与推动。此外,人大代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建设、产品开发、服务提供等环节,规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监管,利用智慧养老监管平台,实现数据可视、流程规范,服务质量监管高效化、标准化。

  淮阴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深入调研监督养老工作,切实推动了全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未来,区人大将继续发挥监督职能,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淮因善养”养老服务品牌持续发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淮阴这片土地上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