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淮阴区长江路街道,嵇梅河换了新颜。清澈的河水在骄阳下流光溢彩,蜿蜒的生态堤岸与葱茏灌木相映成趣。村民悠闲漫步,孩童嬉戏追逐,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展。谁能想到,这条穿村而过的“幸福河”“致富河”,昔日曾是困扰沿岸徐梅、三朱等村民的“心头之痛”?它的美丽蝶变,深深镌刻着淮阴区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履职初心,是全链条、全方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样本和生态答卷。
民声呼出“第一声”
——聚民意,点燃治理引擎
“过去巡河,看到漂浮的垃圾和浑浊的水体,心里真不是滋味。”谈起曾经的黑臭河,区人大代表、街道分管生态环保工作的蒋必郭感触尤深。水质不佳、排涝不畅、岸线杂乱,是沿岸村民多年“急难愁盼”的集中爆发点。群众的呼声,就是行动的号角!淮阴区人大城建环资委闻令而动,迅速组织长江路街道人大代表深入嵇梅河“把脉问诊”。他们踏遍两岸,走村入户,详实记录淤塞点、排污口、侵占物。汗水与脚步中,一份凝聚着民情民智的代表建议“出炉”了:直指问题核心,系统提出清淤疏浚、控源截污、岸线修复、生态增绿等一系列“对症良方”。这沉甸甸的建议书,满载群众期盼,成为撬动嵇梅河全面治理的关键支点,也按下了人大监督保障民生的启动键。
协商议出“同心圆”
——凝共识,绘就治水蓝图
代表建议落地,离不开汇聚众智的合力平台。淮阴区人大牵头,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精心组织,一场聚焦嵇梅河治理的“与民同行”人大代表专题议政会召开,人大代表、街道水利、环保、农业部门负责人、相关村居书记悉数到场。会场内,代表们依据调研数据提出问题;职能部门坦诚现状、回应关切。思想在碰撞中交融,共识在协商中凝聚——一场高质量的“头脑风暴”,清晰勾勒出“河畅、水清、岸绿”的共同目标,细化分解了攻坚任务清单,明确了各方责任主体。议政成果迅速转化为长江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务实决策,“嵇梅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从纸面走向实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在此刻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监督注入“铁脚板”
——护全程,打磨生态精品
蓝图绘就,实干为要。人大监督也同步启动,贯穿始终。长江路街道人大工委将该项工程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由人大工委主任易倩带头,组织蒋必郭、尹爱平等骨干代表组建监督“铁军”,化身“工程监理员”和“民意传声筒”,活跃在4.17公里治理前线。
代表们紧盯污染源头,监督落实“四严禁”(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有害污水、动物粪便入河),确保截污纳管措施扎实落地。在河道“还绿于民”的关键环节——拆除侵占房屋5处220㎡、清理简易棚屋16处640㎡、劝离养殖户4户、移除树木140亩、清运杂物50余吨时,代表们现场监督,保障程序合法合规、补偿公平透明,为生态清出宝贵空间。代表们紧盯河道清淤长度2.13公里的施工质量和进度,敦促淤泥清理彻底,为后期生态修复筑牢根基。对河岸草皮种植、水土保持工程及“种草—投螺—调水—合理放养”的生态养殖模式规划,代表们化身“质检员”,手摸石料查护坡稳固度、眼观草籽察成活率,反复强调“工程要经得起汛期冲刷,保得住绿水长流”。在一次巡查中,代表敏锐发现新植草皮缺水养护,问题当场反馈、当天解决。正是这种“一线监督、即时反馈”的“铁脚板”精神,确保了工程按图索骥、精雕细琢,真正实现由“水清、土净”向“岸绿、景美”的递进。
碧水淌出“幸福泉”
——享红利,铺就共富通途
“现在在河边走真是享受,水清岸绿,心情舒畅!”徐梅村村民李仁玖的笑容,是嵇梅河生态效益最动人的注脚。昔日避之不及的“黑水河”,如今已成为滋养万亩良田的“黄金水道”,扮靓乡村的“生态廊道”。
蝶变效应还在延伸。在淮阴区人大持续助力下,长江路街道徐梅村巧借治河成果,在河道两岸公共空间治理腾挪出的土地上,整合南北资源,与区农业公司联手打造“玫瑰花经济”产业链。浪漫花海依河盛放,昔日杂乱河滩摇身一变,成为农文旅融合的“打卡地”。一条河的蜕变,带动了一方水土的振兴。嵇梅河不仅重焕生机,更化身成为沿岸村庄增收致富的“幸福源泉”,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富路径。
嵇梅河的碧波清流,是淮阴区人大履职为民的生动缩影,更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立体画卷。从建言献策点燃治理引擎,到议政协商凝聚攻坚合力,再到全程监督护航工程品质,人大代表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责任,让一条河的变迁,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