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洪泽区人大:两代代表接力耕耘 智慧农机赋能振兴
发布时间:2025-08-19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在洪泽区三河镇祥发合作社内,每月总能看到区人大代表梁敬唯忙碌的身影——接待农户咨询、协调农机调度、记录生产难题。这块“农机服务专业工作室”的牌子背后,凝聚着两代人的心血:父亲梁加祥,曾任淮安市人大代表,为农机服务奔走呼吁;女儿梁敬唯,接棒成为洪泽区人大代表,将父辈理想化为现代化农业服务的生动实践。

父辈奠基:老代表播下“农机兴农”小种子

  作为深耕农业多年的老代表,梁加祥深知机械化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在担任淮安市人大代表期间,他持续为提升农机补贴政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发声,推动政策资源向合作社倾斜。“那时父亲常说,农机服务不能只靠单打独斗,要建平台、聚合力,形成规模”梁敬唯回忆道。正是这份执着,为后来祥发合作社的壮大埋下伏笔——从最初1台拖拉机起步,逐步整合资源,农机数量从寥寥数台增长到上百台,零散的农机户逐渐抱团,发展为拥有稻米基地4.58万亩、稻虾共生基地千亩的农业龙头。到2020年,合作社已能提供从播种到加工的全链条服务,为后来工作室的成立埋下了关键的“种子”。

女儿接力:工作室撬动“智慧农业”大变革

  “以前父亲是推着农机跑,现在我们要领着农业飞”。2022年,梁敬唯接过父亲的履职“接力棒”,在三河镇人大支持下创立农机服务专业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她带着10名共建代表一头扎进了智能农机推广的战场:组织代表深入田间调研,向政府争取政策支持,为合作社引进无人播种机、智能烘干机等126台(套)先进装备,总投入达832万元;在5600亩示范基地里,全程无人化耕作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让乡亲们亲眼见证了“智慧农业”的力量;打造“三河月”等品牌,推动稻虾米、富硒米等高端产品进驻京东、邮政等平台,年订单超2万吨,带动120名农民就业增收300余万元。

一脉相承:履职基因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两代代表的接续奋斗,让工作室成为政策落地的“转换器”:“父亲教会我,代表履职要脚沾泥土、心系民生。”梁敬唯带领工作室代表,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群众座谈,将农户需求直通镇政府。三年间,累计协调解决农机调度、产销对接等难题100余件。社校合作模式更添科技翅膀——联动扬州大学、省农科院共建7个示范基地,让智能农机操作培训惠及800多名种植户,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工作室的推动下,祥发的农机服务已覆盖全区3个镇29个村居,年服务面积达12.37万亩,智能加工稻米3.6万吨;合作社的产品走进了南京、杭州等11个大中城市的超市和酒店,年新增收入超1200万元。更可贵的是,父女俩始终坚持“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为贫困户提供免费农机服务,给困难家庭安排就业岗位,多年来累计投入公益资金超百万元。

  从父亲的政策呼吁到女儿的智慧实践,两代代表以初心守护粮仓,用科技重塑乡土。这份扎根田埂的履职答卷,正书写着新时代人大代表“想为、敢为、善为”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