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涟水县人大:惠民“小切口”托起民生“大幸福”
发布时间:2025-02-18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近年来,涟水人大坚持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自觉用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引领人大工作发展方向,推进思想理念革新、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出新,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推动实现良法善治


  动物防疫法、工会法、信访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实行;基层立法联系点队伍日益壮大;城区治安案件发案数显著下降;基层矛盾化解能力大幅提升……政法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人大的有力监督。
  平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法治,是群众安居乐业的期盼,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良法对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涟水人大高度重视良法善治工作,积极组织人大代表、工委委员视察全县“八五”普法规划中期实施情况、全县现代巡防体系建设,听取县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开展情况报告,推动做好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为积极打造人大代表诉前调解品牌,涟水人大联合法院建立“凌代表”矛盾调解工作室,目前已成功调解970余件案件,工作做法被《新华日报》报道。围绕物业管理体制机制、部门监管作用发挥、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在常委会上开展小区物业服务管理专题询问,推动“小物业”服务好“大民生”,撰写的调研报告更是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推进。上下联动开展“进网格、促和谐”代表主题活动,市、县领导中的人大代表带头走村入户,示范带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面对面访民情、点对点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


全力推进办好民生实事


  医养服务是否优化?照明路灯是否换新?新建充电车棚是否够用?……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项项民生实事项目,更是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助力民生问题解决。涟水人大建立常委会领导班子联系民生实事项目督办推进制度,县级层面确定33个民生实事项目监督点,组建7个专业督办小组,开展“民生实事项目集中监督周”活动,通过开展一次专题调研、收集一批群众心声、反馈一批代表建议、形成一份督查报告“四个一”方式,督促承办部门办实办好民生实事。
  坚持从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建立为民办实事清单,加强社会观察点建设,监督政府高标准落实民生实事项目,并在常委会上听取和审议县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让件件实事汇聚民心,在点点滴滴中增进民生福祉。先后围绕打造高效便民医保服务体系、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监督活动20余场次,有力推动政府“民生清单”变成群众“幸福礼单”。



助力持续守护生态碧水


  “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开展“散乱污低”企业治理和“两治一提升”专项行动,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环境满意度……”在不久前召开的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县政府就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办理落实情况作了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代表当场审议发言。
  水是城市的“血液”,也是城市的命脉。为了深化水环境治理成效,涟水人大组织代表听取和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江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淮安市湿地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助力水环境改善。此外,还围绕镇街污水处理、湿地保护、水质保障等,视察《淮安市生态碧水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致力以人大力量推动群众环保意识、部门协同意识进一步提升。
  “为了水晏河清,我们一直在行动。”为了开展好“人大代表护碧水”专项行动,涟水人大从全县范围内选聘543名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定期对县域水体巡察,实现县镇村三级河长制管理河道的监督全覆盖。此外,还组织人大代表常态化参与河长巡河,深度关注全县“三区六面”水环境治理工作,依托数字人大“随手拍”平台反馈代表巡河意见建议323条,办结率达96.3%,经过共同努力,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3.3%。“我们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助力水环境治理的专业能力与综合水平提升,用心谱写美丽涟水“水文章”。

  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都是涟水人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踔厉奋发新征程,笃行不怠向未来,涟水人大将继续关注民生需求,不断探索创新,持续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开展,为美丽涟水的建设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