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县区掠影
洪泽区人大:创建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 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5-02-1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高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水平,是各地人大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要建设好用好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平台,注重发挥代表的专业特长,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尤其是基层的人大代表在换届选举实践中为了平衡其广泛性和代表性,对人大代表们的专业性考量一般只提原则性要求。而人大监督内容广泛,部分代表受其专业技术水平、履职活动方式等限制,履职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因此,丰富履职载体,汇聚代表力量,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为“专业代表”提供“专业平台”,通过“专业活动”破解“专业问题”,让“专业代表”发挥“特色优势”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洪泽区人大借鉴各地的做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2024年以来,淮安市洪泽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淮安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要点,紧扣区委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乡村战略实施的决议》,按照“专业齐全、运行规范、赋能产业、示范引领”的具体要求,重点推进人大代表乡村特色产业专业工作室创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至目前,全区共新创建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5个,涉及绿色稻米、果蔬、农产品、大闸蟹、农机等方面,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流转土地6.1万亩,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带动1500多农户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


广纳精英代表,构筑交流平台


  按照议政能力强、专业素养好、履职意愿足、行业威望高的标准,于全区500多名四级人大代表中展开全面且深入的筛选工作。率先在农业领域确定了5名行业领军人才为专业工作室的领建代表。


  这些精英代表凭借其深耕一线的丰富行业背景,积累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在各自领域拥有着一定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创新力。以陈洪兵代表的绿色稻米专业工作室为典型范例,其在绿色稻米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陈洪兵创立的淮安市洪泽岔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迅速崛起成为专业从事优质稻米生产、加工、营销的农业龙头企业。公司产能强劲,每年可产出优质稻米8000余吨、大米加工量更是高达5万余吨。其旗下的岔东大米凭借卓越品质成功入选江苏农业品牌目录产品,并荣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称号,在业内声名远扬。


  目前,陈洪兵的绿色稻米专业工作室由岔河镇淮宝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岔河镇人大代表杨小春共同建设,市农科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为工作室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技术支持,共同构筑起绿色稻米产业交流与发展的坚实平台,助力产业持续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精研指导策略,激发卓越效能


 在积极探索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重要作用的过程中,区人大常委会紧紧依照《关于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作用的指导意见》(淮人办发〔2024〕30号)文件精神,精心谋划、精密部署,致力于提升工作室的运行效能与服务质量。


  区人大常委会依据工作分工,专门安排委室负责人深入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创建指导工作,以专业视角和高度责任感,为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多次邀请市人大领导、对口处室前来洪泽调研观摩,借助他们丰富的经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引导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长,深入乡村一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传授方法、送去技术,积极助力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的诸多难题。


  以刘卉代表的蔬果专业工作室和高维明代表的蟹农知音专业工作室为例,这两个工作室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刘卉代表的蔬果专业工作室创建于2022年,高维明代表的蟹农知音专业工作室创建于2024年,虽成立时间有别,但都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两工作室每年联合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内容涵盖果蔬种植、菌种培育、螃蟹养殖等多个关键领域,累计受训人员达1000多人次。不仅如此,工作室还秉持着帮扶初心,无偿为贫困户提供菌种、果树苗、蟹苗及各类生产资料,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帮助农民打开市场,先后带动300多名农民投身创业就业,实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切实将指导策略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发了卓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培育模范典型,引领发展方向


  在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区人大常委会积极作为,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为企业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另一方面,组织专业团队深入企业开展上门指导,助力企业优化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同时,通过推动政府采购、强化舆论宣传等举措,全方位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在这一过程中,精心培育出众多先进典型,其中韩文静代表的渔姑娘电商专业工作室尤为突出。


  韩文静所创立的淮安渔姑娘食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 2016年12月正式成立,公司专注于龙虾、螺蛳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业务,全力将洪泽湖的农副产品塑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凭借线上线下协同运营的创新模式,产品成功销往全国各地,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版图。


  2024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周毅主任前来洪泽调研时,对韩文静代表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农产品销售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韩文静代表勇于创新、敢闯敢拼,巧妙借助短视频等现代传播手段,大力宣传地方特色农产品,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成功带火了本地特色产品的销售。韩文静代表堪称新时代 “新农人” 中的杰出人大代表典型,其事迹与精神值得广泛学习与点赞。


深耕引领举措,拓展辐射效应


  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浪潮中,梁静唯代表的农机服务专业工作室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便坚定不移地踏上深耕引领之路,致力于将农机社会服务的专业优势与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深度融合,全方位拓展辐射效应,为洪泽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多元路径,通过不懈努力争取政策倾斜与资金扶持,有力地推动了农机资源的优化整合。目前,工作室已拥有各类全程农业生产机械装备 126台(套),其中智能无人化农机装备达14台(套)。凭借这些先进装备,工作室每年开展智能化播种、育秧、耕整地、烘干等作业服务,面积高达12.37万亩次,智能自动化加工色选抛光包装稻米36000多吨,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服务质量,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有力支撑。

  不仅如此,工作室还着眼于长远布局,积极为祥发农机合作社无人化农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以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精准化作业为核心,引领无人化农场的全面建设。在工作室的悉心指导与积极推动下,现已建成全程无人智能化机具集成应用示范基地5600亩,该示范基地作为全市无人化农场创建的标杆与样板,吸引了众多关注目光,其成功经验不断向外辐射,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切实推动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让农业智能化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