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湖县人大常委会切实围绕县委中心工作,聚焦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人大监督作用,围绕“三农”工作中心大局,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人大智慧,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绘就新篇章,为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注入人大智慧和力量。
科技赋能 项目建设步伐坚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网金湖县供电公司五级专家、信息通信运检技术专职吉兰芳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她来到了位于江苏省金湖县吕良镇新丰村的金绿源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内暖意融融、生机盎然:一垄垄红艳娇嫩的草莓迎来成熟期,农技师们谈笑间来往穿行,将一提提采摘好的草莓打包装车。
“最近果蔬产量怎么样?电动农机用着可还顺手?”看到正采摘草莓的金绿源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顾仕举,吉兰芳忙打招呼。
“我们产业园的果蔬一年四季不断茬,产量很可观。”顾仕举笑着说,“电动农机用着很方便,你瞧这藤蔓根部,全自动滴灌机不知不觉就让草莓‘喝饱水’了,一点噪音都没有。”生长在农村、工作在基层的吉兰芳一直密切关注“三农”发展,持续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这是金湖县五级人大代表投身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金湖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首要政治责任,全面把握大兴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常委会领导做到认真对标、率先垂范,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户,深入产业基地、深入田间地头,掌握一线实情、了解民意。粮安天下,农稳社稷。县人大招商小分队组织开展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招引活动。全县各级人大以“燃”的状态,不断掀起农业农村项目建设热潮。目前已基本形成由农产品初级加工、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断完善。
位于金北街道董河村的江苏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菌种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公司以米糠、麸皮、玉米芯等农业生产副产物为原材料,以科技赋能,生产高品质的食用菌产品。在这里,智能化生产车间、标准化生产流程,让金针菇产量大幅提高,产品品质、卖相更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金针菇成熟后,自动化包装运输线就会将成熟的金针菇运送至员工面前,由工人们采摘、切根、称重、装袋、装箱,整个流程有条不紊。
全域治理 和美乡村展新颜
走在金湖大地上,冬日的阳光映照着一幢幢农家小楼,春节将近,白墙黛瓦的房子前陆续挂起了红灯笼,一幅宜居乡村的动人画卷映入眼帘。近年来,金湖县持续打造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建好“江淮水乡样板区”,按照“全域大景区”理念统筹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持续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稳步进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推动美丽乡村“颜值”“内涵”双提升,乡村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村“乱”的现象逐渐消失、“美”的形态逐步彰显。
吕良镇孙集村沿高路北侧的施工现场,金湖县首个芡实加工产业园正在兴建,产业园建成后年可加工芡实9000吨、实现产值1.6亿元,助力芡实种植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品牌”的融合发展。县人大代表,旺屯中心村党委副书记张从勇表示,“芡实加工产业园位置原本是孙集乡政府旧址,合村并镇后此处建筑物一直处于闲置状态,2022年通过镇区公共空间治理后腾出。芡实加工产业园的新建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带动周边120名居民就业。”芡实产业园是资产盘活的一个成功案例。2022年,吕良镇作为金湖县唯一的乡村振兴先导镇试点单位,率先启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自工作开展以来,吕良镇人大主席团不定期开展人大代表座谈会,依法依规推进公共空间被违规侵占集体资源资产的回收利用工作,以特色产业赋能村民增收,以现代农业助推高质量发展,打出村集体经济增产、村民增收“组合拳”,初步探索出一条强村富民新路径,谱写出乡村振兴新篇章。全镇收回可用资源面积10097.27亩,集体土地回收率100%,17个涉农村居共增收578.46万元,村均增收34.02万元,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全面推广提供了“金湖模式”。
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畜牧业,优质稻米发展工作进行视察,并在田间地头与代表们进行沟通交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任务和重点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依法行使各项职权,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专题询问、调研视察、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坚持正确、有效、依法开展乡村振兴专项监督活动。同时,强化宣传检查,组织代表进行座谈交流,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添势赋能。
产业高效 农民增收有奔头
金湖县荷藕种植区塔集镇,农民们在一望无际的藕塘中采挖荷藕,一根根沾着泥土的藕被陆续装上车,销往周边地区。塔集镇发展荷藕生产由藕切片、贴牌生产、包装等粗加工,逐渐向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电子商务等诸多领域拓展,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积极探索荷藕套养龙虾高效生产模式,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县、镇人大代表的丁文清,在履职过程中积极发挥头雁作用,2001年,丁文清承包了村里50亩低洼田,种植荷藕。在种植中丁文清发现,发展规模藕田套养龙虾收益更可观,于是创新出了藕虾套养模式,让村里昔日的水洼地变成了今日的聚宝盆。在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全村藕虾套养面积达到了2800亩,人均增收3000多元。丁文清还鼓励村里的年轻人,利用荷韵小镇内的青创空间、荷你一起全球购等电商平台开设农产品直播,将本地特色的水产品通过网络渠道进行销售。在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丁文清积极践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把履职载体建在产业链上,成为汇聚民意、解决荷藕产业问题的重要窗口,夯实了乡村振兴发展的产业之基。像这样的人大代表还有很多,他们各尽所能、各展所长,积极履行代表职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彰显着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已实现8个镇街全覆盖,并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打造特色品牌,成功搭建起产业发展的“连心桥”,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了人大力量。一个个荷塘虾肥蟹壮,一家家农户致富增收。在金湖,发展藕虾、稻虾套养,螃蟹养殖,芡实种植等高效农业已成为繁荣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民口袋鼓了起来,笑容渐渐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