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金湖县塔集镇施尖村被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确定为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2024年2月再度入选,为唯一设在村级的省级立法联系点。几年来,金湖县人大常委会精心部署,砥砺担当,不断擦亮基层立法联系点“一核多元”工作品牌,奋力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村级典范。
截至目前,施尖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参与全省25部立法项目,共收集反馈意见156条,其中32条被不同程度吸收采纳,让沾着“泥土气”的“金点子”,从田间地头直通省人大。2024年3月,施尖村在全省基层立法联系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高点定位,擦亮“一核多元”的工作品牌
金湖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启动之初,即提出“三高一化”的要求,“高标准夯实基础、高要求推进工作、高质量反馈意见”,稳步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规范化建设工作。2019年12月,制定《关于加强施尖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职责、工作目标、组织保障等要求,提出打造“一核多元”的基层立法联系工作品牌。即以规范建设施尖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为核心,打造一个集“法律宣传示范点、普法教育示范点、法治实践示范点、法律贯彻示范点、联系群众示范点”的多元化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
锚定目标,推动立法联系点提质扩容
不限于“行政”“地理”的范畴,致力于把基层立法联系点建成更深更广的网络,构建“1+23+X”的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机构,“1”即以施尖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办公室为中枢;“23”即辐射23个村居,设立信息采集点;“X”即广泛联系基层群众、人大代表、律师、重点行政执法机关政策法规负责人、热心法律事务的五老,不断拓宽联系渠道,扩大联系范围,延伸联系触角,确保联系点能够充分反映“点”上意见,广泛汇聚“面”上民意,着力形成“法”的共识,努力提升“联”的成效,让基层群众真正成为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
荷力同行,彰显立法联系点荷乡特色
施尖村毗邻荷花荡,这里民风淳朴,崇荷尚莲。金湖县人大常委会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指导联系点达成“双突出双提升”。一是突出荷文化,提升影响力。创建“法治宣传广场+室内活动展示”立体化宣传模式,在习近平总书记金句展示、业务流程公示、普法宣传等板块,以及办公场所、会议座谈、民意接待、法制图书室等功能区,处处可见群众喜闻乐见的荷花标识和荷文化元素。二是突出荷乡特色,提升精准度。在荷花荡社区建立信息采集点,在荷花荡景区设立信息联络站,搭建“荷力同行”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平台,不断提升立法意见建议征集的针对性、精准度。在《江苏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条例》意见征集时,走进荷花荡走访种养殖大户,归纳梳理了7条意见建议上报立法机关。“以前觉得法律离老百姓很远,没想到在田间船头也能为立法工作提意见。”荷藕种植大户沈明华深有感触地说。
凝聚共识,实现立法联系点“四融四促”
为充分发挥联系点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聚民智方面的辐射效应,施尖村积极推行“四融四促”工作思路,即:实现立法联系与代表家站点相融合,与“小院板凳会”相融合,与基层治理相融合,与服务地方建设相融合,进一步促进五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立法活动、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水平、促进金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扬州宝应收粮价格比我们当地每斤高4分钱。什么时候能允许异地收粮啊?”通过“小院板凳会”就《江苏省粮食流通条例(草案)》征集意见时,种粮大户李道路的一番话被原汁原味反馈到立法机关,并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