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县银涂镇红湖三期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安居工程于近期组织了开工仪式,随着机械进场施工,这个由人大代表票决并监督推动的重点工程终于由“纸面工程”变成“实际工程”,众多签订自愿搬迁合同并将家定在这里的农户安下了心,这是该镇人大推进监督工作的又一成果。 今年以来,该镇人大从提高监督效能,促进人大及其代表更好履职,服务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围绕“四提四带”在求“变”中创优人大监督。
提升监督主体的主动性带动“精细监督”。该镇人大强化监督意识,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坚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紧扣中心抓重点,顺应民意抓热点,锲而不舍抓难点,拓宽渠道抓焦点, 用“放大镜”“探照灯”来查找问题,实现由粗放型监督向精细化监督转变,增强监督的“深度”。通过延伸监督触角,消除监督盲点,全方位、多渠道了解情况,听取呼声。丰富监督手段,既组织到相关单位听汇报、查资料、座谈讨论,又重视实地考察、同步暗访等。实施工作监督既看窗口更看角落,努力把影响发展的堵点查出来,把人民群众的诉求问明白。今年,该镇人大推动开展“三访三问”活动,通过零距离接访、问访、跟访群众,先后组织收集社情民意340余条,一些重要的民生问题经过人大代表的深度介入,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
提升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带动“刚性监督”。该镇着力优化人大监督的保障环境,镇党委站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高度,把人大监督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支持保障镇人大依法行使监督职权。镇政府自觉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履行监督程序,妥善解决人大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落实镇人大审议意见落实情况,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实现人大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转变,增强监督的“刚性”。该镇人大坚持问题导向,每年抽取部分事项评估办理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对“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的问题,适当采取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手段,让监督的螺丝越拧越紧,倒逼职能部门由“解释”向“解决”转变。建立健全问责机制,探索把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结合起来,将镇村单位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落实监督意见等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有效增强人大监督影响力。在今年该镇召开的人大一届七次会议中,该镇组织开展的“两述一评”活动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询问”活动,就是该镇深化人大对事对人监督的有效形式。
提升监督内容的针对性带动“靶向监督”。该镇人大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法”执行情况的监督、对“事”办理落实的监督、对“人”的依法履职的监督、对“钱”的安排管理的监督。针对人大监督的内容面广量大的特点,在开展全面监督的同时,坚持对重点工作实施靶向监督,实现由注重面上监督向点面结合、突出重点转变,增强监督的“精度”。服从服务于工作大局,做到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在哪里,监督的重点就放在哪里,有的放失。找准监督切入点,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突出监督重点难点,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作为监督的着力点,确保人大监督与党委中心工作同向,与政府经济工作同调,与人民群众意愿同步。今年,该镇组织人大代表首次就政府年度需要办理的民生实事项目进行票决,票决的重点工程纳入靶向监督重点, 由人大代表组队对实施的情况进行监督。
提升监督程序的规范性带动“过程监督”。镇人大通过把握科学规划、精选力量、 专题备课、深入调查、充分审议、及时交办、组织落实、结果反馈等环节,规范完善监督的程序。实施由结果监督向过程监督转变,由一次性监督向融入式监督转变。事前主动介入,在事关本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出台和重大项目立项前,提早介入关注,集思广益,避免决策失误。事中积极参与,全方位了解把握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建言献策,提醒纠偏。事后跟进检查,通过开展视察与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提出审议意见,促进工作改进。把抓跟踪问效和整改落实作为人大开展监督活动的终极目标,建立督办落实制度,抓住问题连续跟踪,通过“监督—落实—再监督—再落实”,形成闭环效应。对一些“老大难”问题,加大监督密度和频度,经常组织“回头看”。今年,该镇人大组织了四次专项视察调研,对生产安全、重大民生工程推动、营商环境改善、民房搬迁后的土地复垦、“两违三乱”整治等暴露的问题,跟踪进行督查督办,直至问题获得解决。( 陈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