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千百万扶贫济困大行动”的决胜之年,年初,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姚晓东出席全市人大代表扶贫济困年度部署会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明确提出要全力以赴推动“大行动”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千场宣讲”要着力实现“三优化三提升”,“百村帮扶”确保达到“三个百分百”,“万户济困”全部低收入家庭脱贫摘帽。洪泽区人大积极作为,敢于创新,邀请淮安市专家团来洪巡回宣讲,效果明显。
向上向前,师资再优化
“以前,都是邀请洪泽辖区内的专家、学者或者代表,给身边的群众讲解农科知识、水产知识,带领村民致富;几年宣讲下来,课程的新鲜度不够了,老百姓的热情也不高了,我们经过多次走访群众、与镇街人大基层干部座谈了解,现在急需拓展师资队伍,更新课程。今年4月,通过向市人大积极争取,市人大宣讲团的11名专家,悉数纳入洪泽区“大行动”宣讲队伍中来,师资力量提升优化了,老百姓的热情比以前更高了,宣讲的效果也更加突出了。”洪泽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文龙介绍说。
洪泽区扶贫济困大行动宣讲朱坝站开讲
洪泽区人大这次邀请到全国首批农业科技园区专家、淮阴师范学院何伟教授来洪授课,讲演方式采取全区巡回宣讲式,今天是洪泽区人大扶贫济困大行动宣讲朱坝站,下周有可能就是岔河站,区人大争取年内每个镇街都能享受到省市级专家授课。
进村上船,宣传零距离
“真的没有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听到何教授倾囊相授的乡村振兴知识,按道理,我们老两口一辈子种地,可能到淮安,连何教授的办公室都摸不着。区人大的政策太好了,足不出户,就能在门口上“大学”,关键是何教授讲得课深入浅出,我不但听得懂,还能用得上,这不,我和老伴儿准备去镇上带孙子,家里房子没人住,就商量着把老宅打造成民宿创业,挣点钱贴补给孩子。”朱坝街道办事处赵庄村的张自强兴高采烈地说道。
讲习所内干部群众认真听讲
洪泽区人大“大行动”宣讲摒弃了固有的集中到镇上听课的模式,而是把宣讲阵地前移延伸到村头巷尾、船头渔港、田间地头,老子山镇人大更是将讲习所延伸到船上,“水上讲习所”犹如一条负责湖区知识补给的“能量站”,哪里缺知识,就往哪里送知识;缺什么方面知识,就供给什么知识,比如何伟教授从洪泽争创国家全域旅游城市切入,为老百姓指出几条致富路。专家与群众零距离接触的授课实境,才真正打通了“扶贫扶智”、“济困扶志”的最后一公里。
延伸辅导,效果又加强
“杨秘书,你等一下,刚才老师讲课的内容有些地方不是很清楚,请您帮我辅导一下……”、“杨秘书,刚才老师授课的课件有没有留下来,如果有的话,打印给我一份,我想回去再给村民和家里亲戚讲一讲、传一传……”、“李主席,能不能请你就我们村如何因地制宜发展集体产业出谋划策……”数不清的这些场景,就发生在每次“大行动”集中宣讲课堂结束,洪泽区人大“扶贫济困大行动”宣讲,既注重课题的选取,更重视课后的辅导。精心的课后辅导,能让参加培训的骨干力量,回到村居,发挥二次扩大宣传作用,带动更多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人大秘书在认真开展课后辅导
朱坝街道办事处的人大秘书杨启超,因为学习认真,领会能力又比较强,已经成了讲习所课后辅导的专职辅导员,每次遇到村民求疑解惑,他总能耐心讲解、辅导,整个朱坝辖区已经呈现出“人人要学、人人想学、人人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正基于此,朱坝街道办事处的扶贫攻坚工作成绩也很突出,大刘村去年实现村集体收入58万余元,已经彻底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
今年,洪泽区人大常委会还将邀请更多的省市专家,来洪开展巡回讲演,持续释放智慧扶持红利,为各镇街、各级代表和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新鲜、更加营养、更加美味的扶贫知识课堂,确保扶贫宣讲全区各镇街全覆盖、无遗漏。
供稿:洪泽区人大 郭兆俊、张世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