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新闻中心
干字当头挑大梁|江苏: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5-03-04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作出全面部署。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年来,江苏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过去一年,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积极推进各项改革试点,坚决把中央通过的各项改革方案落到实处,科技创新“揭榜挂帅”、“赛马”机制、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政务服务“不见面审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等一批改革品牌在全国产生影响,创造了由富向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历史性成就。其中,江苏尤其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性作用,稳步推进改革任务落地,与此同时,财税金融、自然资源、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全局性的重点改革任务,今年1月7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对外发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在提速。江苏坚持破立并举,在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上持续发力,建立江苏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接续印发年度任务清单,修订相关地方性法规,市场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国有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今年,江苏将继续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能源、矿产、种业等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国有企业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作为盐城经济发展的“大块头”,2024年盐城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突破两万亿元。为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盐城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对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形成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作出重要部署,盐城市委书记周斌代表表示,盐城将紧紧牵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统筹抓好园区经济、海洋经济、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改革成果,全面形成以改革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1.3万户小微企业获得首贷274亿元、推出85项年度营商环境改革事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年度重点事项办件超760万件、经营主体在册总量达1463.2万户、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减税降费退税超3000亿元……今年江苏省人代会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以一组硬核数据,直观展现了我省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所作的努力。

  江苏之所以成为全国百强县最多的省份,营商环境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长期以来,江苏在优化县域营商环境方面采取的一系列务实而创新的措施和灵活的政策手段,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统计显示,江苏已连续5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今年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后首个工作日,淮安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这是淮安连续第5年以此为主题召开“新春第一会”。会上,淮安交出的亮眼成绩单振奋人心:2023年淮安荣获省考第一等次、创造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19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GDP在前三年年均增长7.1%的基础上再增长7.1%、增速全省第一;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逐年提升,特别是工业用电、产出、投资等代表经济质效、发展潜力的核心指标都稳居全省最前列。

  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代表表示,连续聚焦“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就是要彰显淮安市上下把重特大项目攻坚作为发展头版头条的部署不会变,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改革重中之重的行动不会变,以攻项目、优环境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心不会变。


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十四五”时期,江苏明确将建设“一中心一基地”拓展为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率先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同样是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对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进一步部署,体现了一抓到底的恒心。

  江苏在全国开放格局中地位独特:从国际层面看,江苏与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区域经贸合作频繁、交流往来密切,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具有显著优势;从国内层面看,江苏作为全国制造大省和开放大省,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开放前沿的历史优势、战略叠加的政策优势、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等汇聚于此。省政府办公厅最新印发的《2025年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重点任务》中,围绕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作出七方面15项具体部署。


  为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今年江苏省将支持企业参加115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展会,积极推进江苏中亚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柬埔寨西港特区、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等标杆项目建设。

  2024年是连云港市获批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聚焦双向开放最大特色,筑牢“一带一路”强支点,连云港交出了一份较为亮眼的开放答卷:2024年,港口吞吐量3.46亿吨、集装箱量669万标箱,整车出口突破35万辆、外贸量居全国第三,港口共靠泊25艘40万吨级矿石巨轮,正式迈入“大船时代”,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格局。中欧(亚)班列集结中心获批建设,全年开行国际班列911列、增长13%。开行盐城、无锡接续班列14列,更好服务我省外向型企业走向世界。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邢正军代表表示,将继续发挥陆海交汇、沟通东西的区位优势,提升以港口为核心的开放载体平台能级,助力全省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潮涌东方,气象万千。“我们乘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阔步前行,中国式现代化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回顾过去一年改革开放迈出的历史性步伐,强调要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时代长河奔涌向前,奋斗脚步永不停歇。新征程上,江苏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和精神,在改革的浪潮中一往无前,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