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监督广角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全市民生“十件实事”落实情况
发布时间:2017-12-14   来源:rdadmin   【关闭窗口

127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视察全市民生"十件实事"落实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葛平,副主任刘华,秘书长应群参加视察。市政府副市长王红红陪同视察。

                       


  葛平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快速路一期工程、新城公交停保场、中南世纪锦城幼儿园、市区备用水源京杭运河水源厂、市公共卫生中心、新淮高中等部分民生实事项目进展情况。在下午召开的汇报会上,王红红汇报了2017年全市为民办"十件实事"进展情况,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负责人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先后发言,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葛平指出,今年以来,市政府牢固树立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各级政府努力加大投入,有力保障了中心城市建设、民生事业发展以及养老保险改革等多重刚性支出需求,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本次视察看到了变化,看到了进展,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有形的成果,看到了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的身影。
   葛平指出,市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带着情怀办实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明显提升。2008年开始,市政府已经连续10年兴办"十件实事",响应了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呼吁,回应了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顺应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期待。今年的民生"十件实事"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组织部署十分有序。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会议督办推进,深入一线督查指导,亲自协调解决问题,排出季度工作表,实现了办理目标化、项目化、制度化。二是实施推进十分有力。部分承办单位不拘泥于旧方法、老路子,真正做到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想方设法、全力以赴把任务落实好。三是回应期待十分有为。各单位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能够换位思考、攻坚克难,尽量为群众谋福利、添便利,让发展更有质量、更有温度,拿出了漂亮的"成绩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项目实施进度较慢,项目进展不够平衡,协调会办的机制不够顺畅,低保实际补助水平还偏低等。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研究,着力解决。
   葛平强调,凝聚共识办实事,为民谋利的使命担当仍要强化。办好民生实事,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政治责任。要努力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办好民生实事,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选择。民生实事容量大、涵盖广,是每个阶段民心民意的"晴雨表"。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就牢牢抓住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环节,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大有裨益。办好民生实事,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认可、能否经得起历史检验,很大程度上与民生的保障和改善紧密相关。办好民生实事,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善作善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不懈奋斗。

                       
   提高标杆办实事,好事办好的各级责任还需压实。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自觉做到心中有民、一心为民,集中更多资源、更多力量,将民生实事办得更精准、更贴心、更实效。一是更多聚焦民意。"民生"务必要跟着"民声"走,百姓最难的,就是民生最要帮的;百姓最苦的,就是民生最要解的;百姓最需要的,就是民生最要干的。市政府要认真倾听、及时梳理和掌握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逐步变政府"配餐"为百姓"点餐",将最迫切的民生需求纳入政府承办范围,让每一个项目的推进、每一条政策的出台都能够更多地集聚民意,更好地贴近民心。二是更好补齐短板。当前,我市民生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短板,要统筹继续加快经济发展与补齐民生短板的关系,统筹民生短板中的轻重缓急关系,正确处理好需求与能力、当下与长远的关系,做到紧盯薄弱、对接需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让所补短板真正与百姓需求相对接。三是更加注重质效。市政府要将建设好民生实事工程与抓好后期管理、使用、维护等结合起来,同步考虑,统筹推进,使民生举措"落地快",群众受益"不缩水"。要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教育、医疗、人才等资源要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已经完成的项目,特别是公共出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大型民生项目,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防止在群众受益的"最后一公里"出现情况。要提高民生工程硬件与软件建设的匹配度,提高教育培训实用性针对性,培养具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管理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