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
袁贡震代表:扎根乡土担使命 履职为民暖人心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在盱眙县河桥镇幸福村的田间地头、村民院落里,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既是带领村民谋发展的党总支书记,也是替群众发声办事的镇人大代表,他就是袁贡震。“人大代表的履职答卷,要写在群众心坎上。”这句话成为了他当选代表以来的生动实践。

深耕民生细作 绘就幸福底色

    袁贡震始终将保障群众利益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聚焦“一老一幼一残”重点群体,精准对接需求、整合资源,用心用情织密民生保障网。他巧用辖区敬老院、“嘉禾残疾人之家”等平台,牵头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结对帮扶、“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实践活动,让志愿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末梢。

    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他推行 “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健康义诊、代购代办、智慧助老等活动,年均惠及老年人2000余人次,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残疾人关爱工作中,他以幸福村工艺加工作坊为依托,创新“以训代疗、以劳代疗、边劳边疗”帮扶模式,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与心理疏导,累计帮助140余名残疾人稳定就业,用实干为特殊群体撑起晴空。“在这里赚到工资,更找到了生活价值。”一名残疾村民的心声,是对他履职的最佳肯定。

民情日记连心 巧解百姓忧难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必须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是袁贡震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带领村“两委”班子践行“惠民生 助发展”群众工作法,随身携带的民情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全村43户低保户、19名特困人员、145名残疾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心愿。他坚持“脚步丈量民情”,走遍村落角落,把办公室搬到庭院、田埂,面对面听心声、解难题。

    得知东组朱大爷孙女因父母务工由祖辈抚养,符合县妇联“一户一策”帮扶条件,他第一时间对接部门,全程代办手续,为孩子争取到生活补助与心理关爱;得知村民郁先生曾因家庭矛盾困扰,袁贡震多次上门调解,促成双方和解。今年以来袁贡震已累计成功化解邻里纠纷、生产难题等矛盾50余起。

深耕沃野兴农 赋能乡村振兴

    “要让土地生金,让村民致富,这是我的课题和责任。”针对幸福村农田零散、设施薄弱、效益偏低的现状,袁贡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牵头推进耕地整合、设施升级、产业转型。他推动修缮11公里田间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运粮难”问题;修缮灌溉站1座,为周边4000亩农田提供稳定灌溉保障。

    在土地经营上,他探索规范化流转路径,通过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管理,推动 2000 余亩高标准农田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作业,土地利用与生产效益显著提升。“以前种地靠人力,现在收割机直接到田头,粮食收割、运输一气呵成,效率翻了好几倍!”村民秦大哥的感慨,道出了全村人的共同心声。如今的幸福村,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从村党总支书记到人大代表,身份叠加,责任倍增,但袁贡震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他凭着“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根基层,在民生保障、矛盾化解、乡村振兴的一线战场践行为民初心,成为基层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鲜活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