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
杨派代表:“铁脚板”丈量民情 “金钥匙”开启新路
发布时间:2025-11-1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走过每一条小巷,他总能叫出每户村民的名字;聊起家长里短,他总把各家的难处记在心头。施河镇人大代表、成灌村党总支书记杨派,就这样把自己融入了这片土地,用坚实的“铁脚板”丈量民情,用智慧的“金钥匙”开启致富新路,在基层一线忠实履行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

党建引领,织密服务网络

    作为淮安区施河镇人大代表,杨派深知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他上任村书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全村72名党员编入网格,选聘11名党员中心户和7名村“两委”干部,分片挂包全村10个村民小组,紧盯群众身边的重点难点问题。他利用村民广场、休闲长廊、农家院落等场所,打造开放式、共享式“田间议事厅”,人大代表、党员代表在此宣讲政策,群众反映诉求、共商村务,使民主实践更加接地气、聚人气。

    在杨派的推动下,成灌村全面开展“党员亮身份 服务亮承诺”活动,通过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激发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

    “在鲁成社区规范化管理方面,我们还成立了‘红色物业’。”杨派介绍,由党员担任物业负责人,联合人大代表、村“两委”和居民代表,定期召开“圆桌会议”,目前已解决下水难、菜地少、道路出行难、农田灌溉用水难等20件民生难题。“今年我们还吸纳了4名党员参与到物业管理中,并且成立了‘物业党支部’,持续擦亮‘红色物业’品牌。”

心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是杨派作为人大代表始终关注的“履职课题”。他深入调研、走访农户,与村“两委”班子深入研讨,确立了以盘活闲置资产、规范资源管理为核心抓手,依托镇级平台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旅融合的发展新路径。

    百斯特米制品、“双木林”稻鸭米等特色农产品依托镇级乡村振兴公司拓宽了销售渠道;348省道旁原本闲置的“取土坑”摇身变成垂钓和养殖基地,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这一系列举措,如同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活水”,不仅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更让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村民,大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情系民生,办好关键小事

    群众的关键小事,就是人大代表履职的头等大事。这些年来,杨派代表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精准施策,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民生微清单”让每件事都有了着落。“爱心助餐点”解决了500多位老人和困难群众的吃饭难题;“爱心手作坊”帮助农村妇女、老年人发挥一技之长,年均增收约6000元。这些充满温情的民生举措,如同一股股暖流,滋润着村民们的心田,也架起了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杨派始终把身子沉在基层,把情感融入群众,把心思用在发展。他用实际行动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也让履职之路成为联通民心的“最美一公里”。

    “我将继续用铁脚板丈量每寸土地,用金钥匙打开致富新路,把心窝子贴近百姓需求。”这是杨派代表的履职心声,更是他作为一名层人大代表不变的初心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