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急群众所急,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加快了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进程,极大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他愁群众所愁,协调各方进行沟通谈判,休闲农业项目重新启动,切实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他盼群众所盼,多次赴上海拜访乡贤,成功招引了汀贝科技项目,也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人才“强心剂”。他以深情厚谊书写为民篇章,以无私奉献照亮乡村之路,他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执着。他就是淮安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顺河镇大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谷留军。
焕新村容村貌,弘扬文明新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谷留军同志多次率领村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汇聚民意,精心规划。8公里田间道路蜿蜒伸展,3公里沟渠错落有致,泵站、生产桥梁、涵闸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总投资超600万元。同时,他主动向区农业农村局争取项目,终于修缮了大吉村最后一条进组道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至此实现全村覆盖,水泥硬化路通达各组,为土地高价流转铺就坦途,一举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灌溉难、村庄脏乱差等问题,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也为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
科技人才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谷留军同志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号召,秉持“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大抓项目、抓大不放小,多次主动奔赴上海、苏州、昆山等地招商引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成功引进汀贝科技项目和人才项目,并通过市相关部门审核验收,为我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人才新动能,强化了了发展“动力源”。
理清历史“旧账”,破除发展“坚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遗留之患,解于当下。谷留军同志甫一上任,便迅速对村集体进行摸排,理清村集体遗留问题。一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小作坊问题,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访村民家中,倾听群众心声,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经过多次谈判与协商,最终成功将这些严重破坏环境、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的小作坊清理出村,使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美丽。二是重启搁置已久的生态休闲农庄项目。这一项目曾因投资商问题停滞不前,一度成为大吉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土地租金的“绊脚石”。谷留军同志积极整理相关资料、调阅租赁合同、咨询律师朋友。最终在顺河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以及律师、公安干警的多方合力下顺利解决该遗留问题,成功引进500余万元休闲农业新项目,村集体收入也由此跃升20%。
谷留军同志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履行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反映上来、遇到“问题”主动接,遇到难题主动解。敢挑“重担子”、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充分发挥了敢为、善为、有为的主观能动性,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奋斗过程中创造出无愧顺河党委政府,无愧大吉村民的“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