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喜,男,现任淮安市清河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自从2012年担任清江浦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至今已有13个年头。履职以来,他积极参加活动、主动服务民生、热心建言献策,为践行代表职责使命,投身经济发展,推动人大创新。作为一名教育人,作为一校之长,他不忘教育初心,在为教育均衡化鼓与呼的同时,更是身体力行,努力为更多普通百姓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服务。
以读书为抓手,均衡教育
引导学生为了尊严去读书。为了改变自己,为了改变家庭,为了尊严,必须读书。尊严就是面子,就是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底气和资本。没有尊严,就会被人瞧不起;没有尊严,生活就会很失败。尊严不靠任何歪门邪道获取,唯有勤奋苦读、努力奋斗。
阅读始于2020
怎样让三流的生源拥有一流的读书机会、读书频率,这是校长的责任,也是人大代表的使命。于是张正喜有了“为有品质的生活而读书”的朦胧设想。
张正喜在每个年级连廊各建设一个开放书吧,取名“读我吧”,投入20余万元购买初中学生必读文学名著及生活、科学、文艺、小品类时新书籍充实书吧。
他邀请了阅读改变中国2019点灯人林忠玲、南师大赵凯教授、乡土作家苏宁到学校开设讲座,开启阅读之旅。开设阅读课程、组织读书分享,鼓励学生课间自由进入书吧进行快餐式阅读。告知师生借书无需登记,增加图书自由流动量,让书、生零距离,面对面,让图书真正动起来、活起来,让图书馆真正回归学生,让清河实验中学的学生比其他学生享受更多的阅读资源。
师生读书形成文化
学生读书竞赛、专题读书分享以班级、年级为单位,每学期都在推进。每周1节的书吧阅读课一直坚持,不定期的校长读书报告会每学期都有几次。
什么叫教育公平?在普通学校能自由阅读更多的书,这是最实惠的公平。
为了让学生爱上阅读,张正喜从老师抓起。因为没有校长的读书就没有教师的读书,没有教师的读书也就没有学生的真读书。他连续10次向老师发送《平民之城》《金色河流》《城南旧事》《活着》《自在独行》《饥饿的盛世》等假期阅读闲书,分别组织了10次教师读书征文竞赛。发放优胜奖读书卡,规定获奖证书作为职称晋级赋分依据,吸引更多老师投入阅读、参与竞赛,逐步养成教师读书习惯,推动学生爱上阅读。
努力带动家长读书
阅读氛围形成需要多方面合力。我们也尝试唤醒家长对读书的热爱,我们还希望家长学会“表演”,时常在孩子面前摆出读书的样子,营造书香家庭的气氛,从而激发更多孩子走向自信、立志成才。
以百姓为依托,兜底民生
不拒优劣兜底民生
淮安市清河实验中学是清江浦区委区政府投入1.5亿元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初中,与热点学校相比,它也是市区一所普通学校,一所面向外来务工子弟的平民学校。
本着这样的定位,他组织招生,根据义务教育应收尽收的要求,原则上不把任何一个施教区学生拒之门外,不让任何一个本辖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游走校外,确保每一个智障、残障儿童享受到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这样既体现教育公平,也是为全区优化营商环境默默做贡献。
温情关爱弱势群体
多年来张正喜牵头积极为周边尚未办理产权证的多个住户争取施教区资格,确保他们的孩子如期入学。另外,他接收长西街道人民路选区儿子智障、家境贫寒选民刘桂英老人的侄孙来学校就读,为多个社区家庭解决孩子入学难问题。
三年来,张正喜在努力保证教师延时服务费发放标准不降低的情况下,还为160人次建档立卡同学及50人次低保困难孩子免除或减免延时服务费合计9万余元;同时为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争取省级困难生补助数万元。他还为一位父亲刚去世、母亲无上肢的特困孩子张同学协调免除每学期1500元的晚餐费。总之,只要有弱势,他就伸出援手。
以健康为至上,关爱生命
教育质量健康第一
新形势下,学生越来越脆弱,教育面临压力越来越大。张正喜及时修正教育理念,树立生命健康第一的综合质量观,向生命安全要质量,坚持学生平安毕业就是最高质量、就是践行以人为本的新时代质量观。孩子的生命健康,家长是根本的保证。张正喜认真推进家校协同,邀请专家为全体家长做育人专题讲座,为家长开设读书讲座,共同遏制孩子身边隐形杀手。
他推进心理咨询常态化,坚持“四必访”,对于问题学生突出“五个关注”。实行包联制,梳理五类学生,他本人包联3名有极端倾向的特殊学生,精准关注,实质开展连心活动。
精准关注问题学生
关注问题学生,让他们早日走出阴霾,这既是校长职责,也是一名人大代表的使命。我们初三年级渐冻症患者刘同学从小有厌世情绪,他主动包联关注,送给刘同学路遥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希望刘同学认真看完,再与其交流阅读体会,帮助刘同学汲取动力,奋发读书。刘同学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成了读书改变命运的榜样。
去年,为保证其出行方便,张正喜专门为刘同学一个人把整个年级教室从2楼调整到1楼。为方便其母亲全时照料,张正常喜在长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贺国军、区人大办张波主任协助下,请示区人大常委会朱从越副主任批示人社局,为其母亲特别申请了学校公益岗位,缴纳保险,按月发放特殊补贴,更好保障了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
一个残障的孩子对学校是个体,对家庭则是全部。只要主动发挥人大代表的沟通、协调作用,社会就一定会更加和谐,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会倍增。
初三一位重度抑郁多次出现极端倾向的学生唐同学也是张正喜重点帮扶的对象。张正喜明知道该同学是问题学生,与陌生的继父相依为命,她的母亲是十多年的省级上访户,张正喜还是坚持收下了她,毕竟像这样的学生还不少,她们需要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去年,得知该同学在外租房,住在高层,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张正喜以人大代表的名义请民政局帮助救急。在李局长的大力支持下,民政协调万余元为其租房、购物,并两次协助其免费住院。张正喜积极为其选择适合的租住房,了解房东有无不良记录。大年初一张正喜主动给该生送去年货礼,送去温暖、关爱,努力哄她笑起来。
去年,唐同学在初三一年经常住院基本没怎么上课的情况下,被南京一所职业学校录取。张正喜在唐同学开学报到时,主动陪她去南京,让爱心接力向下一站传递。
谈心、问候、嘘寒、问暖,一切皆为教育,皆为生命之花常开,皆为社会和谐稳定。
以学生为根本,追求质量
努力自然会有回报
在张正喜带领下,目前该校在全区18所初中已处于前列,2019年、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4年获得淮安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23年该校还获得淮安市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称号,全区18所初中仅7所学校获此殊荣。该校还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做书面交流。
陈诗雅、周啸、李新月同学统测数据曾分列全区74、79、160的位置,中考最好成绩与淮中仅差9分。张正喜代表个人感觉:这是三流生源的学校了不起的成就。
读书取得可喜成绩
这几年学校取得的成绩,张正喜认为都要归功于阅读。由于该校积极倡导让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很多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学校被评为淮安市书香校园、被市创建办选定为淮安市创建省阅读型城市市区唯一学校点位,其实也缘于学校师生的真阅读。
张正喜代表未来期望:当孩子们离开校园时,他们的行囊中不仅只有知识、书本,还有良好的品行,有对目标、理想的追求,有一个持之以恒的优雅的读书习惯。
张正喜代表真诚祈愿:学校的投入、校长的用心能得到回报。教育的公平、惠民的举措能覆盖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