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
省人大代表、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杨颖: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与推广 让大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风貌”
发布时间:2025-01-21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水利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时空跨度长,涉及的遗产类型丰富,景观性特点鲜明,活态遗产价值突出。”省人大代表、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副处长杨颖介绍说,申遗成功后,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希望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整合与推广,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将其建设成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

        杨颖说,大运河文化遗产融合了文化要素和自然要素,是物质与非物质共同建构、动态与静态协同呈现的文化空间,在时间上既包括古代遗址,也包括近代史迹和当代遗产,在内容上既应关注重要机构和设施,也应关注普通民众生产生活的工业遗产、乡土建筑,这就决定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

        杨颖建议,省市共建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档案数据库,跨部门汇总大运河遗产资源信息,对江苏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及相关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汇总梳理,进行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编目、登录工作,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互联网,形成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探索实现大运河遗产资源的线上查询功能,为分层分类规划、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和价值进行充分研究和评估,为未来开发利用过程中延续大运河遗产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保障,为推进大运河相关纪念性遗址和普通人生活的民居、建筑、工业遗产等整体保护提供依据。制作江苏省大运河文化遗产手绘地图,整体设计标识系统、组织讲解资源。在全盘考虑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整体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组地图,选择江苏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核心遗产点以及兼具代表性和传播性的遗产要素,制作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手绘地图和各运河城市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分图;一套标识,整体设计具有江苏特色的大运河文化遗产标识系统,将现有大运河文化遗产点进行分层分类标识,构建江苏大运河的区域性地标,加强公众的直观感知;一批讲解资源,实现大运河文化遗产点讲解资源的多元覆盖,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宣传推广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杨颖建议,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活态呈现,推进主题游径线路的开发,一方面,借鉴活态博物馆的理念,在大运河文化基因突出的古镇、社区等固态空间建设中关注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社区生活”“城市活力”“活的文化”。另一方面,以大运河遗产为主线,将原有的游船线路和研学线路拓展整合,建设集中展现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旅游线路,打造文旅游览联程联运的经典路线。同时,将大运河文化的传承深度融入江苏城市发展思路,加强开放和连通的当代宣传,将大运河文化品牌的传播置于文化多元和国际合作背景下,延续开放包容的大运河文化基因,有意识加强交流合作共赢的话语逻辑,让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大运河文化“焕发时代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