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兵,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淮阴区古清口街道袁集村党总支书记。自从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做人民意见的“传声筒”,当百姓的“贴心人”。热情、能干一直是他给当地百姓留下的印象,作为人大代表,他始终心系百姓的需求,主动走入群众家中询问群众的意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做群众冷暖的“知心人”
“作为人大代表,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为人民群众代言,是我应尽的职责,我会珍惜人大代表的身份,更好地为选区群众服务。”杨凤兵说。2023年初,杨凤兵接到一名群众代表反映街道袁桂路郭庄桥至仁宝路段未安装路灯,周边居民夜间出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他晚间到实地查看具体情况后,因村里资金困难,无法解决此事。他向街道人大工委反映了相关情况。街道人大工委通过召开“与民同行”议政会,共商解决方案。在杨凤兵努力下,不久44盏崭新的路灯齐刷刷挺立在路边,恰似一列英姿飒爽的卫兵,“点亮”了沿途群众回家的路。蒋庄路面破损严重、村里健身广场器材不足……一桩桩、一件件,老百姓提到杨凤兵,竖起的是大拇指。
做群众服务的“贴心人”
袁集村文化广场修建于二十多年前,设施陈旧损坏、空间几近荒废,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杨凤兵深切知道大家伙有多希望能够有一个自己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里跳跳广场舞;大家可以在这里三五成群地晒晒太阳,唠唠磕;大家可以在这里下下棋......杨凤兵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该怎么办?因为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他向街道人大工委寻求帮助。2024年1月,街道人大工委组织人员实地调研,发现群众的呼声特别高。2月,街道人大工委召开了“与民同行”议政会,人大代表、部分议政代表和选民代表到现场议政,大家都一致认可,将废旧的公园打造成休闲文化新阵地,让老百姓有个活动场所,所需资金由街道出。3月,广场改造开始,在改造过程中,杨凤兵定期向村民通报工程进展,接受大家的监督和建议,并选取3名选民代表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正是因为有了广大群众的全程参与和支持,这个公园才得以成功蜕变。如今,袁集村文化广场焕然一新,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赢得当地村民连连称赞。
做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只有带领村民致富了,才能对得起大家对我的信任”,这是杨凤兵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推动村集体经济有效增收,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杨凤兵立足村情实际,以招引小微企业为切入点,先后招引了9家小微企业落户袁集村,每年可创造税收58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同时,杨凤兵聚焦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盘活流转土地1180亩,为村集体增收8.2万元;为让村民自愿退回在河道旁违规侵占的土地,做好零散土地资源利用,杨凤兵通过逐户上门走访、召开选民议事会,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在村委会的推动下,通过村集体发包经营,用于种植苗木,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8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村集体增收路径,带领群众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
“我将继续围绕如何让村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切实解决群众难题,带领群众把我们村庄建设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村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杨凤兵说,他将继续主动担当作为,关注群众需求,做百姓信得过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