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盱眙县河桥镇黄龙村,有这样一位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多年来他怀揣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乡村发展的坚定信念,扎根基层,默默奉献,带领广大干群大力发展富民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力建设美丽家园,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共同绘就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新画卷。
发展富民产业 带动增收致富
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打造切实可行的富民产业,盱眙县人大代表、黄龙村党总支书记刘宝充分利用村里沿淮圩区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精准选择螃蟹、甲鱼养殖等特色水产养殖项目。通过不懈努力,先后在新淮圩、东郢圩成功建成两个颇具规模的特色水产养殖基地,使特色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700亩。这些产业每年创造约1530万元的销售额,仅村集体每年就能从中获得52万元的收入,同时还带动本村7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有力地促进了村民增收。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瓜蒌等中药材种植,成功改变了村里单一的种植模式,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产增收的渠道。同时,依托工业园区积极培育工业项目,先后成功盘活3家企业,使园区企业数量发展到8家,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刘宝积极争取资源,投资15万元新建何郢和马头电站两座,有效解决了300亩农田、400亩水面养殖的排涝难题;对新淮圩水产养殖塘道路进行了1.5公里的硬化建设,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和生产管理。此外,他还积极争取到4500亩高标准农田和新淮圩滞洪区工程等项目,为黄龙村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刘宝和其他村两委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黄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在2023年达到120万元,截至2024年,村集体经济入账已达128.3万元,成功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推动环境整治 建设和美乡村
刘宝深知,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固然重要,但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村容村貌的提升同样不可或缺。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真正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他带领村两委积极推进环境整治工作,精心打造了塘郢、涧南、村部小区等3个环境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村环境整治水平的提升。2024年,黄龙村被确定为河桥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村,刘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成功向上争取到400万元资金,村级自筹15万元,对塘郢组、涧南组和张郢组的房屋外立面进行整体出新,涵盖墙绘、路灯、绿化、竹篱笆、下水道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同时,修建村组水泥路4公里,安装路灯200盏,布置游园栈栏3000米,建设垃圾分类亭15处,打造个性化小品3处,建设健身娱乐广场2处,清理河塘3面,全方位改善了村庄的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
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民主决策,在全村大力开展新型卫生户厕改造工作,新建新型卫生户厕183座,拆除废旧厕所、小猪圈90多处,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卫生条件。结合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他带领村干部积极推进农房改善项目,全村共有156户农房得到改善,拆迁房屋167户,新建完成张郢新型居民小区,目前已有122户村民入住。今年,黄龙村继续加大和美乡村创建力度,对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提升,对涧南组进行个性化整治提升,集中整治乱堆乱放现象,拆除废旧房屋,改造老旧户厕,建设生态美观的石头墙1200米,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治理举措 促进社会和谐
在农村基层,社会矛盾复杂多样,村里每天都会面临各种生产生活矛盾问题。作为县人大代表,他代表联系群众作用于2023年7月成立了人大代表工作室,积极履职,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意、办实事。一年多来,刘宝先后组织召开4次人大代表及群众座谈会,19次接待群众来访。在化解矛盾纠纷过程中,灵活运用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理各类矛盾问题。近年来,成功化解了村里徐某、凡某、周某等3件反复性信访矛盾。尤其在水源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矛盾十分突出,部分群众虽已领取房屋拆迁补偿款,但却不愿拆除房屋,导致问题长期拖延。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刘宝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耐心做工作,并邀请法律工作者一同到村里为拆迁户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最终使涉及的9户中已拆除4户、签订拆除协议2户,其他农户的拆除工作仍在持续协商推进中,预计年底可全部完成拆除。
自担任县人大代表以来,刘宝已先后为村里化解各类矛盾问题10多起,他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如今,他的人大代表工作室已成为河桥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宝表示,他将继续全力以赴做好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提升环境,早日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设目标,让群众收获更多的幸福感。
(孔杰 季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