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基层实践体系
实践体系|让“民声”有回响 使“民生”可触及——淮安区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基层实践履职实录
发布时间:2025-04-18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近年来,淮安区人大探索打造车桥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基层实践体系,通过“塘前芦下议事廊”实践平台,拉近代表与群众的距离,通过“芡途实事”人大代表工作室,将芡实从田间地头带到百姓餐桌,通过实践点建设,开展联系选民、专题调研、工作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等活动,激发平台活力,把基层民主实践点打造成社情民意“直通车”、农业发展“助推器”、服务群众“连心桥”。


  畅通渠道,搭建倾听民意“新窗口”。“我们村子出入口的树木遮挡视线,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最近河里的漂浮物又多了。”在“塘前芦下议事廊”的活动现场,卢滩村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兴致极高,争相发言。几位人大代表在与群众唠家常中快速了解民情民意,将收集的意见写满笔记本。

  “塘前芦下议事廊”是人大代表倾听民意的“新窗口”,也是村民闲话家常的“老地方”,既能及时掌握“一手信息”,更能及时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

  “平日里想找代表反映一点小事,还要去一趟人大代表联络站。特别是坐在接待室里,心里还是有点拘束。现在在家门口的廊檐下,自己熟悉的环境,可以说点掏心窝子话了!”现场一位老人家说道。对于这样的议事方式,群众表示很受欢迎。

  2023年以来,“塘前芦下议事廊”开展主题议事活动近10次,帮助群众解决看病难、留守儿童暑期辅导、道路破损维修等系列民生微实事近20件。通过听民意、集民智、解民忧、惠民生,不断将代表作用嵌入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搭建平台,破解产业发展“痛堵点”。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由陈杰、崔景香等6名人大代表组成的“芡途实事”人大代表工作室,聚焦芡实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他们定期深入田间,实地查看芡实的生长情况,仔细分析土壤、气候等因素对芡实种植的影响。针对农户销售芡实困难的问题,他们探索“人大代表+基地+产业”的模式,为乡亲们提供种、收、运、储、加工、冷藏、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2600余户农民投入到了芡实产业中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还不定期的举办芡实种植培训班,指导农户选择合适的芡实品种,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提高了芡实的产量和利润。


  完善机制,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基层实践点,承载着宣传、研习、辐射、实践、展示功能于一体,通过积极开展履职活动,让群众更直观的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机活力。每月10号是 “代表接待日”,代表们进家入站、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和群众促膝谈心、拉家常拉近距离,接待群众、联系群众,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打造“代表有约”工作品牌,通过点对点、面对面,加强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架起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抓住大事、要事,关注民生实事,推动部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大代表大讲堂”,让辖区内的人大代表代表了解形势、拓宽视野、提升能力,更好地立足本职、履职尽责。


  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基层实践点,将充分发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践行履职为民初心使命,讲好全过程人民民主卢滩故事,推动淮安区人大基层民主实践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