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构建“四个体系”,夯实基层人大工作基础
发布时间:2020-11-11   来源:rdadmin   【关闭窗口

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推进“两个机关”建设,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构建工作体系,筑牢基层人大工作实效高效开展的基础。

  构建智能化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结合基层人大工作特点,建立了集应用管理系统(人大工作智能管理系统)、网络数据平台(网上“代表之家”)、移动智能终端(人大代表履职管理与服务APP)为一体的清江浦人大工作网络平台。推动人大工作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推动人大服务管理由“粗放”转为“精细”,较好地提升了人大工作质效。

构建专职化基层人大工作体系。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决策部署精神,一是乡镇街道人大工作专职化。在全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名专职人大主席或工委主任,1名兼职副主席(副主任),一名专职人大秘书。二是全面推行基层人大工作机构层级化。在乡镇街道设立人大主席团(工委)办公室,建成“代表之家”;在村、社区建立114个人大代表工作站,配备447名民情联络员,将代表履职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至所有选民。三是全面推进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绩效考核日常化。每年制定乡镇人大主席团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考评办法,细化工作任务,量化工作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督查考核。

  构建制度化代表履职管理体系。全面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代表履职管理监督工作的要求,建立三项管理机制。一是对代表履职进行“制度约束”。包括建立履职承诺、履职考勤和述职评议三项机制,增强了代表履职为民的责任担当。二是对履职成效进行“量化评价”。对代表在人代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每一次履职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量化登记、实时排名、动态管理,增强了代表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对履职档案进行“智能管理”。利用人大工作网络平台,通过对代表基本信息的录入、会议及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情况的考核,实现对驻区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信息的动态管理,便于准确有效地了解和掌握代表构成及履职情况。

  构建常态化代表联系选民体系。通过建立五项机制,实现了服务代表、联系选民、助推发展的无缝对接、全面覆盖。一是建立“代表统一接待选民日”机制。每月10日,坚持组织代表在社区工作站接待选民,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通过这一常态化的联系服务选民渠道,督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二是在街道创新实施政情通报会工作评议会代表选民议事会“三会”制度。每年组织街道代表围绕区街重点工作和各类民生事项开展视察调研,合力推动重点民生问题的解决,为代表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奠定了坚实基础。“三会”监督形式丰富多样,既有听取报告、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现场评议,也有项目票荐、满意度测评、专题询问、代表约见,实现基层民主监督的效果最大化。三是建立年度视察预安排机制。围绕破解代表本职工作和依法履职难以兼顾、部分代表参加视察调研不够积极的现实难题,在年初制订视察计划,确保每一位人大代表每年至少参加1次视察活动,有效改善了以往代表参加视察活动无保证、参与视察活动不均衡的局面。四是建立四级人大代表协同履职机制。通过不同层级代表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到了基层心声快速反馈,民生事项协同推进,拓展了驻区各级人大代表服务选民的新载体。五是建立基层活动阵地培育机制。从最大限度发挥代表优势、满足选民需求人手,统筹推进“代表之家”、村、社区代表工作站、人大代表工作室基层活动阵地建设,先后打造了区级人大代表活动之家、人大代表脱贫攻坚讲习所、人大代表脱贫攻坚实训基地、名代表工作室、代表爱心志愿服务社、代表民情联络室、代表健康大讲堂、代表“爱心超市”等代表履职平台,把家、站、室建成了关爱群众的温馨家园、服务选民的重要阵地。

  经过多年探索创新,以信息化建设为统揽,清江浦区人大工作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制度体系、便捷高效的工作架构和运行顺畅的服务机制,形成了依法履职科学规范、代表活动蓬勃开展、基层工作稳步提升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