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一头连着民心民意,一头载着发展期盼。近年来,淮安区朱桥镇人大始终将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回应民生关切的重要抓手,建立“建议提出—精准交办—高效办理—跟踪督办”全流程闭环机制,推动一件件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发展的代表建议落地生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

深调研听民意,“提”出高质量建议。高质量代表建议是办理工作的“生命线”,该镇人大始终坚持深入调研与严格审议双向发力,让建议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一方面,常态化组织代表深入基层,进社区、入企业、走田埂,以“沉浸式”调研收集真实诉求。在康居雅苑小区,代表们与居民、物业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物业管理、环境美化、安防投入等情况,重点关注并记录了“小区入口环境品质提升”“开放式小区安防管理完善”等建议;在各村(居),代表们分组踏勘主干道,主动听取村民意见,对“北四支南段周庄、小闸境内约800米路段的修复需求”作了详实登记。
另一方面,为让代表有充足时间酝酿和征集民意,镇人大在每次人代会召开前半个月便启动议案建议征集。由镇人大办提前把关审议,层层压实质量,切实增强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近两年来,该镇共收到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条,内容涵盖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明职责定分工,“交”办衔接无断点。精准交办是确保代表建议“不跑偏、不悬空”的重要前提,该镇人大通过流程化管理和责任化落实,筑牢“提”转“办”的衔接根基。
人代会期间,大会议案组对代表议案建议进行梳理分析,将具有实质内容的议案建议在会上专题报告。会后,镇人大办依据部门职能完成初步分办,及时召开交办会,明确办理流程、格式规范、答复时限与责任落实等要求,正式移交承办单位。
同时,督促承办单位落实“先协商后答复”机制:办理前主动联系代表,把握建议初衷;办理中及时反馈进展,保持常态沟通;办理后迅速答复结果,确保程序闭环。对代表反馈“不满意”的建议,重点走访沟通,当面听取意见,推动提办双方良性互动,切实打通衔接堵点。
聚合力协同办,“办”出务实好成效。为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该镇高度重视、统筹推动,各承办单位认真研究制定办理方案,充分吸纳代表建议,以务实举措抓好办理工作。
在办理镇人大代表周国华提出的《关于完善孙杨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建议》时,镇人大主席团高度重视,在实地勘察摸清项目实情后,督促镇政府将建议办理与朱桥镇2025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有机衔接,实现资源整合、整体推进;在办理镇人大代表孙玉良提出的《关于在淮流路康居雅苑段加装减速带的建议》时,实行镇分管领导牵头、专人负责机制,会同交警、派出所等部门,经多次现场勘察,通过加装爆闪警示灯、增设减速警示标牌和设置路面震荡线等系列措施,切实保障了该路段人员与车辆的通行安全。
强跟踪严问效,“督”促落实提质效。为确保代表建议“办到底、见实效”,该镇人大持续强化跟踪督办,推动办理工作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
一方面,建立建议办理动态台账,定期通报进展,对临近时限或进展缓慢的及时提醒催办,确保按时推进。
另一方面,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通过实地察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已办结建议的成效进行跟踪评估。对代表反馈“基本满意”或“不满意”的建议,纳入后续督办清单,推动承办单位二次办理、限期整改,切实做到“办理一件、落实一片”,形成监督闭环,提升办理质效和群众获得感。
近两年,该镇人大通过系列督办举措,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办理堵点8个。目前,18条议案建议已全部办结,满意率达100%。

从“纸面建言”到“落地成果”,从“群众期盼”到“民生实事”,朱桥镇人大通过构建“提、交、办、督”全链条工作机制,在推动具体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进一步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夯实了治理根基。下一步,朱桥镇人大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好代表建议办理这一重要抓手,把“民之所盼”切实转化为“政之所向”,在积极回应关切、全力推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持续展现新时代基层人大的担当与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