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高家堰镇人大:“四季有约”金秋续 “代表问政”促和美
发布时间:2025-09-30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关键进程中,人大代表问政始终是倾听民声、破解难题的重要抓手。高家堰镇深耕“四季有约,代表问政”品牌,继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后,于9月25日围绕“人民满意和美乡村建设”再度开启问政专场。区镇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从规划建设到长效管护,从产业融合到民生需求,以精准提问推动问题解决,用务实回应勾勒乡村发展蓝图,让和美乡村建设真正贴合民心、彰显实效。

  选题锚定民心,聚焦建设“关键点”。问政的深度,始于选题的精度。高家堰镇人大主席团始终将“群众关切”作为问政选题的核心标尺,在此次问政前,先组织代表与群众走进十堡村下庄实地调研。曾经杂乱的村落如今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门前干净整洁,村民大舞台上常有欢声笑语,石凳休闲区里老人们惬意聊天,这样的变化让调研现场充满暖意。

  “以前下庄路窄得错不开车,现在拓宽到5米,出门方便多了!”村民老陈拉着代表的手感慨,“广场建好后,晚上跳广场舞、带娃玩都有地方,日子过得比城里还舒心。”正是这份来自群众的真实反馈,让问政选题更具针对性:既有十堡村从“基础薄弱”到“省级达标”的建设经验复盘,也有高堰村依托文旅产业带动就业的成果探讨;既关注当前建设中的质量管控、群众参与度问题,也着眼2025年天河村鲍庄组建设规划、环洪泽湖大道通车后的文旅融合机遇。每一个选题都紧扣“宜居宜业和美”这一核心,既回应已解决的民生痛点,也预判未来发展的关键堵点,确保问政不跑偏、不务虚。

  问答直击要害,亮出破题“实招数”。“改造前有没有走村入户问意见?建设时是不是按老百姓需求来?”问政现场,区代表陈如军的提问直截了当,道出了不少村民对“建设是否接地气”的担忧。镇分管负责人严岩的回答没有空泛表态,而是用具体举措和案例回应:“改造前开了多次村民代表会,给全村房屋做了安全鉴定,16处D级危房全部拆除;下庄中心路从2米5拓宽到5米,废弃楼板厂改成文化广场,都是听了老百姓的建议才定的方案。”围绕“质量怎么保”“建好怎么管”“钱从哪里来”等核心问题,代表们接连发问,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作答,句句干货。镇经发办主任朱子良用“四个到位”回应质量管控:“规划设计时,代表、村干部、规划团队一起下沉调研;施工中,施工自检、监理专检、群众监督同步推进,每周开例会整改问题。”至于资金问题,他明确告知群众:“建设资金主要靠省级奖补,不用老百姓掏钱!高堰村建成蔬菜基地、稻虾产业园后,带动200多人就业,月薪近三千,村集体收入也破了百万。”面对“下庄广场公厕有时关门、凉亭杂草多”的问题,陈德权不回避、不推诿:“停水时公厕临时关闭没贴通知,下雨导致杂草清理不及时,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现在已经安排专人管护公厕,村干部定期检查,还公布了村‘两委’电话,欢迎大家监督。”一问一答间,没有空话套话,只有直面问题的坦诚和解决问题的决心,让在场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闭环推动落实,绘就民生“幸福卷”。问政不是“一问了之”,而是要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效”的闭环。此次问政不仅有现场问答,镇人大还组织群众代表填写《高家堰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让群众成为“阅卷人”。会后,相关部门需根据问政承诺认真制定落实方案,镇人大将定期督查进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从建设成果来看,问政的“实效”已在乡村落地生根:高堰村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古街、建设产业基地,获评“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十堡村用一年时间实现“蝶变”,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天河村鲍庄组2025年建设规划已明确“亮底色、理空间、提功能、融产业”思路,将打造“一轴一环一心两节点”,既保留乡土味,又完善基础设施。“以前觉得和美乡村是‘上面的事’,现在代表替我们提问,政府照着我们的需求干,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调研时,村民老陈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下一步,高家堰镇人大将继续以“四季有约,代表问政”为载体,围绕群众需求持续发力,让代表问政成为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加速器”,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让村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