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梁岔镇工业经济加速奔跑的赛道上,有这样一群“编外管家”:他们既是政策落实的“监督员”,也是企业发展的“护航员”,更是政企沟通的“连心桥”。今年以来,梁岔镇人大创新建立工业项目人大代表观察员制度,选派人大代表深入企业一线,以“问题导向+精准服务”为抓手,在招工用工、施工安全、环保监管等领域打出服务“组合拳”,今年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0件,以人大担当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制度创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7名代表变身“项目管家”
如何让人大代表履职更贴近发展需求?梁岔镇人大给出破题思路——把代表选派到项目一线,把服务送到企业心坎上。
优选代表,组建队伍。3月份,镇人大主席团从59名镇人大代表中优选7名熟悉经济工作、责任意识强的代表,涵盖工业、农业、法律等专业领域,组建工业项目人大代表观察员队伍。
颁发聘书,明确职责。4月份,向选聘的人大代表颁发聘书,明确观察员“三大职责”——动态监督施工安全与环保、助力解决企业急难愁盼、围绕发展瓶颈建言献策,压实责任链条。
完善机制,定期推进。由镇人大主席团牵头,每两月组织工业项目人大代表观察员,联动经发办、环保所、劳保所等职能部门,召开“问题攻坚协调会”,对观察员发现的问题、提交的建议,进行交办,并听取相关建议办理情况汇报,形成“观察-反馈-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一线行动:每月两次走访,把问题解决在“车间里”“工地上”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5月至6月,7名观察员化身“企业联络员”,以“脚步丈量”代替“文件传达”——
高频次走访。要求每名观察员每月至少2次深入镇内重点工业项目现场,江苏科琪教学设备有限公司、涟水县东祥电子有限公司等在建及投产企业,既查施工安全防护是否到位、环保设施是否规范运行,更主动问需于企。
精准化破题。针对企业反映最集中的“招工难”“用工荒”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观察员联合镇劳保所开展“用工需求调研”,梳理出技术工种短缺、本地劳动力匹配度低等痛点,推动举办“家门口就业”专场招聘会2场,联系周边职业院校输送实习生26名,帮助淮安华为精密模塑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解决普工缺口60余人。
全周期护航。在宏骏钢结构有限公司装备项目施工现场,观察员发现部分区域防尘网覆盖不到位,物资堆放混乱,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立即通过镇人大主席团向相关部门交办,问题旋即得到解决;针对企业提出的“周边道路夜间照明不足影响物流”问题,推动住建部门加装太阳能路灯12盏,获得企业负责人点赞:“代表来得勤、建议提得准,让我们心里更踏实!”
长效赋能:从“解决当下”到“谋划长远”,以制度优势激活发展动能
服务企业不仅要立足当下解决实际问题,更要着眼长远推动制度优化与效能提升。今年以来,7名工业项目人大代表观察员在深入走访、精准服务的基础上,注重从“个案办理”向“规律总结”延伸,从“解决具体问题”向“完善长效机制”拓展。
一方面,观察员结合每月两次的实地走访调研,聚焦企业发展共性需求与镇域产业升级瓶颈,系统梳理施工安全监管、用工结构性矛盾、政企沟通效率等关键领域问题,既“晒问题”更“谋对策”,针对性提出建立施工安全红黑榜、推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设立企业服务专员岗等5条建议,其中3条纳入镇政府年度重点工作清单,推动“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
另一方面,镇人大以观察员制度为支点,探索构建“服务—反馈—优化”闭环模式:一方面计划扩容代表队伍,吸纳更多熟悉产业经济、法律金融等领域的专业代表加入,组建“重点企业服务专班”,针对龙头企业、链主项目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另一方面探索建立“企业满意度评价”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收集企业对人大代表观察员服务质效的反馈,倒逼代表提升履职精准度。
“观察员不仅要当好‘救火队员’,更要成为‘发展参谋’。”镇人大主席胡蓉蓉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制度创新,真正把观察员队伍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推动产业升级的“智囊团”,为梁岔镇打造“工业强镇”贡献更多代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