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古清口街道:履职为民促发展 红火产业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24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走进古清口街道辣树村,一片火红的辣椒田映照着农民忙碌的身影,产业园中机器运转不停,村组间道路平坦通畅。在这片炙热的土地上,人大代表始终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标尺,把履职脚步落在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里、产业建设的监督细节中、民生难题的破解过程中,用“接地气”的行动注入“实打实”的动能,让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田秀才”授艺  “老把式”变身“新农人”

  “整枝打杈要留准主枝,多余侧枝及时剪掉,这样养分才能都供给果实,结出的辣椒又大又匀称!”在辣树村辣椒种植基地,区人大代表、种植大户杨凤兵正蹲在地头里,手里攥着修剪刀,一边给身旁的农户演示和讲解。作为土生土长的“田秀才”,杨凤兵最懂农民的心思——不少“老把式”种了一辈子地,习惯凭经验干活,对新技术既渴望又胆怯,担心“学不会、用不好,反而耽误收成”。

  为打消农户顾虑,杨凤兵牵头组建“代表技术服务队”,创新推出“田间课堂+集中座谈+入户指导”的传帮带模式。农忙时,服务队把课堂搬到地头,根据辣椒生长周期,分阶段讲解育苗、移栽、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关键技术,遇到农户不懂的地方,就手把手教操作;农闲时,又把大家请到村委会,围绕“如何提升辣椒品质”“怎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展开讨论,还特意邀请农业方面的专家现场答疑,用通俗的语言解读专业知识。截至今年上半年,代表们已开展技术培训2场,覆盖农户100余人次。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辣树村辣椒种植户逐渐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平均亩产提高15%,优质果率大幅度提升。曾经只会“凭经验种庄稼”的“老把式”,如今都能熟练运用新技术,村民张大爷笑着说:“跟着代表学技术,今年辣椒多收了两成,钱包也更鼓了!”

全程监督护航  “小辣椒”做成“大产业”

  “光靠零散种植,辣椒卖不上好价钱,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路子!”在调研讨论会上,代表们达成共识:要让辣椒成富民兴村支柱,需打破“单打独斗”格局。2022年,古清口街道启动辣椒产业园项目,计划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冷藏”现代化基地,街道人大第一时间组建代表监督小组,承诺“全程护航保质量”。

  从项目规划到施工建设,从设备采购到投产运营,代表们围绕群众关切调研:冷链配套、环保达标、岗位供给,多次协调街道办与设计单位,推动方案优化——增设480平方米冷链库,要求加工车间配高标准污水处理设备。施工中,监督小组每周至少两次现场巡查,代表们全程跟踪,确保项目高质量推进。

  如今,一座总建筑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的集种植、加工、销售、冷藏于一体的现代化辣椒产业园已在古清口街道拔地而起,成为推动全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园区内标准化辣椒酱加工厂已投入使用,“辣树村”品牌系列调味酱日均产量达12000瓶,有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该项目不仅带动百余名村民实现就近就业,预计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50万元,昔日“小辣椒”已成乡村振兴“大产业”。

督办道路升级  “泥泞路”变为“幸福道”

  “以前这条土路可难走了,晴天骑车颠得骨头疼,雨天全是泥坑,一不小心就摔跟头。最愁的是收辣椒的时候,货车根本开不进来,只能靠人力往路边扛,碰上阴雨天,辣椒还没运出去就烂了不少!”说起曾经的出行和运输难题,辣树村村民王大爷满是无奈。这一困扰,也成了街道人大代表心中的“急事”。

  在去年的“代表联系群众日”活动中,多位代表集中收到村民关于“村组道路破损”的反映。当天下午,代表们便带着笔记本沿辣树村3个村民小组道路实地调研,详细记录道路破损对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的影响,形成道路整治建议提交街道办事处,并主动对接建立“跟踪督办台账”,每周询问进度、每月到现场查看办理情况。在代表们的持续推动下,一条崭新的水泥路通到了村民家门口,不仅解决了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难题,也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致富路”“幸福路”。

  从田间授艺破解种植难题,到全程监督壮大特色产业,再到督修路畅通民生脉络,古清口街道的人大代表们始终以“民之所盼”为“履职之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在广袤田野上书写着履职为民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