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涟水南集镇人大:走“心”更走“实”,推动民生服务“精准滴灌”
发布时间:2025-09-17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初秋清晨,南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流动议事点”开始热闹起来。镇人大代表高婷婷正与赶早集回来的村民拉家常:“李婶,路灯修好了!大家要求的增加小戏场次也报上去了!”6月以来,南集镇56名人大代表主动“下沉”,变“等上门”为“走下去”,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民生清单,把实事办到心坎上。

代表履职“沉下去”,民声民情“浮上来”

  过去,部分代表联系群众多依赖“代表接待日”等固定形式,群众反映问题存在“时间错位”“渠道单一”等弊端。为推动代表履职从“会场”到“现场”,南集镇人大以“联村包片+网格划分”方式,集中开展“敲门行动”。

  一是走访有精度。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体、在外有成人士等重点人群,每个村按组进行分类,确保家家访、户户到。二是记录有温度。统一制定走访调研登记表,从急难愁盼问题、建议类诉求、政策类咨询等几个方面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目前,已收集群众诉求200余条,民生类诉求占比超80%。三是反馈有速度。建立“当日梳理、三日交办、七日反馈”机制,通过“代表收集—人大办—责任部门—代表回访”闭环流程,联动镇水利、村建、民政等职能部门,办理效率提升60%。

社情民意“系统化”,服务决策“有支撑”

  这场“沾着泥土,带着温暖”的走访活动,不仅让人大代表更懂民生痛点,更让群众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的踏实。为避免“走访一阵风、问题随手记”的碎片化问题,南集镇人大创新建立“社情民意库”,对收集到的信息按“民生需求类”“发展建议类”“矛盾隐患类”分类归档。

  “数据库就像一本‘民生账本’,不仅能看出哪个村的灌溉渠年久失修,还能分析出留守老人的养老需求集中在哪些片区。”镇人大主席汪海祥介绍,目前代表们已走访调研500余户,收集有效信息200余条,为人代会票决民生实事项目提供了精准靶向。通过“走访—交办—反馈”的全流程实践,代表们从“被动参会”转向“主动解题”,涌现出“养殖技术顾问代表”“纠纷调解能手代表”等特色典型。镇人大代表范加金说:“以前开会提建议凭经验,现在带着群众的具体问题来,每一条都带着泥土味,更有底气也更精准了。”

长效深耕“求突破”,民生答卷“有温度”

  以往民生实事项目多由政府部门“提方案、定清单”,虽符合规划但可能与群众实际需求存在“温差”。今年,镇人大将依托“下沉收集+数据库支撑”,把数据库中高频需求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候选项目。南集镇人大也将以此次走访活动为起点,动态跟踪问题解决成效,对反复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治理一类问题”延伸。同时,组织代表结合走访案例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变“单向收集”为“双向服务”。

  “以前觉得代表就是开开会举举手,现在总能在家门口看见他们的身影,大事小事都记在本子上!”村民的话道出了变化。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南集镇人大以“下沉一线”为抓手,推动代表从“会议履职”转向“常态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作为”,让民生实事真正成为“群众点单、代表督单、政府买单”的民心工程,让代表的“每一次走访”都有回应,群众的“每一份期待”都有着落,书写出更有温度、更接地气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