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王家营街道人大工委:“双联系双服务”零距离架起民意“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08-22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春风化雨润民心,人大代表在一线。自2025年3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以下简称《代表法》)颁布施行以来,王家营街道人大工委在淮阴区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下,精准把握《代表法》关于“密切同代表联系”“丰富代表联系群众形式”“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核心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打造“双联系双服务”实践品牌(街道人大工委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服务代表依法履职、服务群众急难愁盼)。这一生动实践,成功架起了一座代表与群众之间“有温度、能直达”的连心桥,有效织密了民生幸福网,奏响了基层治理与民生福祉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

制度引领,平台筑基,畅通民意传递“双车道”

  新修订的《代表法》明确规定,基层人大应强化代表联系服务机制。王家营街道人大工委闻令而动,将“双联系”作为工作主线,着力构建代表履职的坚实平台与高效路径。一方面,精准联系代表,铺设民意“高速路”。街道人大工委以主任工作室为核心枢纽,将代表联系网络触角延伸至社区活动室、公园广场、小区楼栋等群众日常生活的多元场景。在这里,少了会议室的正襟危坐,多了家常板凳上的促膝长谈。选民们对地方性法规的细致见解、对民生实事的迫切呼声,都能得到代表的认真倾听与记录。这些饱含“烟火气”的原声带,依托在街道设立的“淮安市人大常委会营东基层立法联系点”这一关键通道,被高效汇总、科学研判,第一时间直达立法与决策核心,真正让“民意直通车”跑出了加速度,让群众的金点子成为政策优化的“源头活水”。

  另一方面,深度联系群众,敞开民智“百宝箱”。“走出办公室,脚步丈量民情”已成为王家营街道人大代表们的行动自觉。代表们主动下沉网格,走进居民家中,依托精心打造的三大沟通阵地——规范化议事的“党群议事会”、日常化交流的“群众活动室”、灵活化互动的“户外休闲广场”,与群众构建起零距离、全天候的联系网络。无论是旧楼加装电梯的资金困惑,是居家养老服务升级的具体期盼,还是邻里间鸡毛蒜皮的小摩擦,群众的每一条心声都被代表们悉心记录、分类梳理、精准上报。这海量的一线信息汇聚成反映社情民意的“动态数据库”,为后续精准服务群众、有效改进工作绘制了清晰的“作战图”。

赋能支撑,成果转化,打造履职尽责“强引擎”

  要让代表沉得下、干得好、说得响,离不开强有力的服务保障。王家营街道人大工委精心布局服务代表的“组合拳”,全力打造代表履职的坚实后盾。营东立法联系点的设立,为代表采集、提炼立法建议提供了专业高效的平台。街道人大工委全力保障代表参与履职述职、选民接待日、专题调研等活动,并高效协调处理日常来访接待等事务性工作,为代表“减负松绑”,使其能够更加心无旁骛地深耕基层、倾听民声。在街道细致、专业的支撑体系下,代表们能够更专注、更深入地提炼立法需求、撰写高质量议案建议、形成具有现实价值的调研报告,将群众最急迫的“愁心事”、最难办的“硬骨头”转化为一条条掷地有声的履职成果,让“为民发声”更具穿透力与影响力。服务有力,则代表履职更有底气,为民代言愈发铿锵。

“双服务”成效初显,幸福底色更浓

  “双联系”是手段,“双服务”是目标。王家营街道的实践表明,“双联系双服务”机制有效打通了代表履职“最后一米”,让代表作用在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实践中得到充分彰显。依托人大代表的专业优势,“医代表”走进社区开展健康义诊、普及医疗知识,“法代表”坐班解答法律难题、提供法律援助,“城代表”聚焦市政管理痛点推动问题整改,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业服务。同时,社区“同心圆”调解机制高效运转,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烦心事”在情理法的融合中就地化解,让和谐新风浸润社区。对于超出街道治理范畴的难题,街道人大工委通过“与民同行”机制,报请区人大常委会联动区直部门,以现场会办、会后督办的闭环模式推动解决;遇有法规层面的困惑,则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向市人大提出修改建议,让群众的获得感在每一次精准服务中持续升温。

  下一步,王家营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拓展“双联系双服务”内涵,不断探索联系更紧密、服务更精准、运转更高效的工作模式,真正将这项机制打造成为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的“民心工程”,让王家营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这座“连心桥”将更加坚固宽广,这张“幸福网”将越织越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