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古清口街道:让监督落地有声为幸福加码赋能
发布时间:2025-08-14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淮阴区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始终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大监督作为保障民生、提升福祉的关键一环。瞄准群众“急难愁盼”,以钉钉子精神和精准有效的监督举措,全力推动问题解决、政策落地,用监督实效提升民生温度,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坚实的民主动能。

紧盯工程质效,筑牢民生“幸福基”

  民生工程,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幸福家园的基石。街道人大工委将监督目光精准投向一批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项目:从破旧公园的焕新蝶变,到背街小巷的精细整治,再到坑洼道路的修复平整……代表们深入一线,担当作为。

  全程嵌入,压实责任。针对袁集村文化广场改造等重点工程,街道人大工委组建专项监督小组,实施“立项-施工-验收”全流程、嵌入式监督。代表们化身“质量监督员”“民意收集员”,定期深入施工现场,实地查验工程进度、施工用料及安全规范。

  问需于民,优化细节。项目启动前,监督小组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和建议20余条,力促设施布局更合理、绿化配置更贴心、安全细节更到位。

  成效惠民。当崭新的袁集村文化广场投入使用,村民李大爷由衷赞叹:“人大代表全程盯着干,这广场建得真是又漂亮又实用!孩子们有了安全玩耍的乐园,我们老人也有了舒适的健身场地,家门口的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聚焦急难愁盼,回应群众“关切声”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急难愁盼问题,是人大监督的“靶心”所在。街道人大工委主动将“水污染治理”“路灯缺失”“食品安全”等高频诉求列为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精准发力,靶向监督。

  亮化“回家路”。面对部分区域“路灯少、回家难”的呼声,代表监督小组开展“夜访摸黑路”行动。代表们利用晚间时间深入各村背街小巷,摸清照明盲区,精确统计需增设路灯的点位、数量,形成数据翔实、建议可行的调研报告,推动“亮灯工程”加速落地。李庄村村民张阿姨欣喜道:“以前晚上出门得打手电筒,提心吊胆。现在路灯亮堂堂,晚上散步遛弯、孩子放学回家,心里都踏实多了!”

  守护“健康线”。对于食品安全、水质污染等涉及群众健康安全的“老大难”问题,街道人大工委坚持持续问效。在推动相关部门完成初步整改后,代表们不松劲、不放手,通过多轮“回头看”监督检查,紧盯整改措施落实、长效机制运行,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为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筑牢安全防线。

创新监督方式,提升履职“新效能”

  为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提升监督实效,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监督模式,构建问题解决闭环。

  线下站点“连民心”。健全“家、站、点”三级人大代表联络平台,每月固定时间接待群众来访,“零距离”倾听民声民意。

  线上平台“聚民智”。打造“码”上见代表数字化平台,群众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便捷上传问题线索、提出意见建议,实现“指尖上的监督”常态化。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渠道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80余条,高效推动解决道路破损、管网堵塞等民生问题10余件。

  闭环机制“保落实”。建立健全“监督—反馈—整改—评价”闭环机制。在问题整改后,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整改成效评估,“群众出题、代表破题、群众打分”,让监督效果真正由群众说了算,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民生改善永无止境,监督工作未有穷期。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迈出坚实的监督脚步,深扎根于基层沃土,精准丈量民情民意;聚力推行有力的监督举措,用心用情化解民忧民困。一步一个脚印,将人民群众的“问题清单”精准转化为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责任清单”,最终兑现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清单”,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民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