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盱眙县淮河镇人大:数商兴农显担当代表聚力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29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淮河镇人大代表数商兴农“口袋”专业工作室自建成以来,凭借其“小快灵、贴民心”的独特优势,成为连接民心与发展的“毛细血管”。这个扎根基层的履职平台,通过线上直播创新与线下走访传统相结合,持续践行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的统一,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

阵地“沉下去”,服务“硬起来”

  三滩迁建安置小区枕水人家的便民服务中心里,一间60平方米的工作室格外醒目——直播设备、民意登记簿、政策宣传册整齐排列。作为全镇最大的迁建安置小区,枕水人家聚居超1500余户搬迁群众,将工作室设于此地,正是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代表服务。这个被群众亲切称为“口袋工作室”的阵地,虽面积不大,却承载着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重要使命。

  工作室的“硬核”实力源于多方协同的组织架构,核心成员中既有熟悉政策法规的县人大代表,也有擅长新媒体传播的乡村振兴红色主播,更有钱雪、何刘、董玲玲、王健等11位青年中坚力量,形成“代表领衔、专业支撑、部门联动”的人大工作格局。此外,工作室与盱眙县传媒集团融智文化培训公司、无人机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定期派驻技术人员维护直播设备、提供农产品拍摄支持等,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提供必要的政策协调与资源调配保障,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这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配置,让工作室既能快速收集民情,又能高效解决问题,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前沿哨所”。

代表“走下去”,民心“连起来”

  工作室实施“线上+线下”双轨调研模式,线上通过在带货直播平台中开设“民情征集”专栏,线下组织代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代表们带着“问题清单”走访,将群众反映的农产品销路、技能培训、基础设施等诉求分类登记,整理报送镇人大主席团,推动相关部门落实。

  去年深秋,代表们在走访中发现,村民种植的大白菜因寒潮临近面临滞销,如果不能及时出售就只能烂在地里。工作室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一场“助农卖大白菜”的直播迅速筹备起来。代表走进直播间,一边细致讲解本地大白菜的优质品质,一边耐心回应网友疑问,帮助村民卖出滞销大白菜,解了燃眉之急。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助农行动,正是工作室“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鲜活注脚。

云端“连下去”,振兴“活起来”

  “各位网友好,我是镇人大代表钱雪,今天带大家看看我们的淮河蔬菜……”镜头前,代表们熟练切换着普通话与方言,既讲解农产品特色,也解读惠农政策。工作室精心打造的“直播三品牌”,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直播+带货”架起产销桥梁。依托106场直播积累的102万人次流量池,虾稻香米、新鲜蔬菜等20余种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直达,为当地农户带来40多万元的直接收益。“直播+政策”打通宣传壁垒,将法规融入生动案例,让群众在选购农产品的同时听懂政策、用好政策。“直播+建议”拓宽民主渠道,代表们在直播中收集到的“完善物流体系,降低运损概率”“加强电商培训,增加直播频次”等建议,在相关部门的推进下,正陆续转化为具体工作实践。

  从“民情笔记本”到“云端议事厅”,从“田间地头”到“直播镜头”,淮河镇人大代表数商兴农“口袋”专业工作室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用走访汇聚民意,用直播传递希望,持续彰显“民呼我为、助农增收”的初心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