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胡集镇严黄村利民兴村代表工作室的窗台上,一份份大学生建言献策的手稿整齐码放;红枫缘家庭农场的田埂上,还留着学子们考察时的足迹……近日,由东胡集镇人大指导、严黄村代表工作室牵头的“青春赋能家乡 与乡村共发展”大学生文明实践活动如期开展,这不仅是代表工作室凝聚青年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积极探索,更是镇人大推动代表工作室创新履职、凝心聚魂助力家乡发展的生动实践。
以“阵地”聚人心,让青春与家乡同频共振
代表工作室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末梢神经,此次活动精准锁定本村大学生群体,聚焦 “引才、育才、留才”,将“单向宣讲”转为“双向互动”。座谈会上,镇人大代表、严黄村党总支书记冯正国用“家乡发展清单”详细介绍变化:目前,严黄村立足村情,因地制宜发展了农业、工业等多种产业,其中,红枫缘家庭农场的果蔬年产值突破50万元,胡羊养殖基地年出栏胡羊和山羊可达5000只;村民殷开宝、殷开俊、殷开兵三兄弟创办的板厂带动了100多人就业……数据背后是乡村产业的蓬勃生机。这种“看得见的发展”,让大学生们对家乡的认同感从“记忆里的乡愁”转化为“可触摸的未来”。
互动交流环节,大学生们踊跃发言,结合所学专业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从“如何利用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路”到“怎样打造乡村特色文旅项目”,一个个充满创意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的热爱与期盼。这种“面对面”的互动,不仅让代表工作室成为收集青年心声的“意见箱”,更成为汇聚智慧的“议事厅”。
以“实践”搭阶梯,让智慧为发展添砖加瓦
“代表工作室不仅要听民意,更要实地考察努力将民意转化为行动力。”这是东胡集镇人大对代表工作室功能的定位。为了让大学生们直观感受家乡产业发展活力,代表工作室组织他们进行实地参观,人大代表们既当“讲解员”,又做“牵线人”,带领大学生走进田间地头,直观感受现代农业的科技范儿。
在红枫缘家庭农场,香甜的小香瓜、西瓜让学子们品尝到了家乡的“甜蜜味道”;在胡羊养殖基地,同学们围着饲养员追问养殖技术,炙热的天气丝毫挡不住他们探索的热情。“没想到村里的产业做得这么好,我毕业都想回来发展了!”一位大学生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声。通过亲身体验,学子们对家乡的产业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心中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以“长效”筑根基,让人才与乡土双向奔赴
参观结束后,冯正国代表结合自身履职经历,从农业产业升级、乡村环境蝶变、公共服务完善等方面,向大学生们细致描绘了近年来家乡的发展蓝图,真挚号召青年学子发挥知识优势、青春活力,假期里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关爱 “一老一小” 等志愿服务,成为家乡对外宣传的 “代言人”。
“今天的相遇,是为了明天的相守。”镇人大通过代表工作室传递出“引才留才”的诚意。正如冯正国代表在活动总结时所说:“代表工作室就是你们的‘娘家’,家乡的发展需要你们,人大代表会为你们返乡创业铺路搭桥,希望你们长本领、增才干,未来学成归来,用青春之力建设家乡。”这既是一位人大代表对青年的期许,更是东胡集镇政府传递出的“求贤若渴”的诚意。
此次活动是东胡集镇人大激活代表工作室“N 种可能”的缩影。下一步,东胡集镇人大将继续发挥代表工作室的桥梁纽带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更多接地气、有实效的活动,让代表工作室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连心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