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履行人大代表监督职责,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淮阴区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聚焦群众密切关注的水污染问题,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部署积极履行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不断推动“河长制”向“河长清”转变。
聚焦民生问题 代表推进落实
“这个排水口是否有雨污混流风险?”“河道护栏是否完好无损?”“去年整治的违章耕种问题是否反弹?”代表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些细节之处。自建立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以来,街道人大代表积极投入“河长制”工作,在走访时收到群众反映,希望对淮涟总干渠和二大沟进行治理,得知此事后代表们第一时间向街道党工委提出建议,经过多次勘测和深入调研,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完成了河道治理,一是通过疏浚16条河道、修复河岸两边的护栏等工程措施,提高河道的排水效率,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有效保障沿河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有效保障河道两岸农田灌溉和人民生活用水需求;三是美化河道两旁的绿化带,营造美好的人居环境。通过这一桩桩为民服务的小事,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效不断显现,切实推动了“河长制”向“河长清”的华丽转变。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工作实效
“今年以来,我们街道人大代表积极参与河长制建设,在所包河段开展巡河护水护岸,包好所管河段,履职尽责,取得比较理想的成效。”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金建兵说道。为了全面落实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各级代表积极组成调研视察小组,多次到街道内主要河流水系实地调研,重点查看“三水问题”、污水治理、河岸违章耕种、防洪设施配备及河长履职等情况,交办问题,明确整改期限、责任人,持续跟踪督促。对整改不力的问题强化监督,确保问题解决到位,推动河长制工作落到实处,促使河道环境持续改善。2024年,街道人大代表累计巡河210人次,交办问题20余件,整改率达97%。
汇聚多方力量 共推河长制落实
街道人大工委积极协调街道环保、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河道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和巡查任务,认真分析河长制监督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河长制监督员制度存在的权责不清、联动不足等问题,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建立长效机制,推行“问题溯源双清单”机制,将监督员巡查发现的问题按类型和责任部门分类建档,同步推送至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限时处置,实现问题溯源与整改闭环管理。为有效营造全民治水护水的良好氛围,代表们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设置警示牌等形式,大力宣传“河长制”相关政策知识,强化群众爱水、护水、惜水意识,并继续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广泛收集群众对治河、护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古清口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助力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履行好人大代表河长制监督员制度,促进工作规范化、精细化,为推进古清口街道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