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安区河下街道人大:创新“四维”工作法助力古镇文旅“出圈出彩”
发布时间:2025-04-04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近年来,河下街道人大工委紧扣古镇保护与发展主题,创新探索“四维”工作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服务群众、建言献策、助力治理、推动发展的作用,以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助力千年古镇焕发新活力,书写了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生动篇章。 


织密服务网络,服务群众有温度

  为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河下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构建“五位一体”实践基地,打造“代表之家+文旅融合代表联络站+社情民意联系点”多维服务体系。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代表们深入社区、商户、居民家中,倾听民意、收集民情,确保群众呼声“听得见、听得清”。2024年,代表组累计走访选民252人次,收集民情民意56条,推动解决商户经营难题、游客服务需求、居民生活诉求等实际问题。



聚焦古镇发展,建言献策有锐度

  “古镇的发展不仅要保留历史风貌,还要注入现代活力。”街道人大负责人表示。面对古镇旅游业态提升的迫切需求,代表组深入调研,提出了完善古镇业态层次、加快数字智慧建设、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意见建议。通过代表们的建言献策,结合古镇特色,协助引入文创、非遗体验、主题民宿等新兴业态,为古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同时,鼓励本地居民参与古镇保护工作,引导古镇原住民共同守护原汁原味的文化氛围等,提升游客体验。



助力基层治理,推动治理有精度

  在古镇治理中,代表组创新推出“五方共议”机制,将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等难点问题转化为民主协商的亮点。通过深入调研、专题议事和创新机制,代表组在征地拆迁、文明创建、便民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展民主议事和监督问效。街道人大代表不仅推动了古镇治理的精细化和精准化,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治理成效,真正实现了“治理有精度,群众有满意度”。通过组织部门、社区和居民召开专题议事会5次,开展专项整治行动3次,累计解决垃圾处理、乱停乱放等问题26项,推动制定民规民约12条。



推动古镇振兴,助力发展有高度

  为助力古镇振兴,代表组紧扣“一轴两片区”总体规划,成立项目监督专班,全力推动古镇保护与发展的重点项目落地。在古运河灯光秀项目建设中,代表组深入一线督导,协调解决管线入地、文物避让等13项难题,确保2.6公里光影长廊如期点亮。夜幕降临,千年漕运的辉煌历史仿佛在波光中重现,游客纷纷赞叹:“仿佛看见历史在河面上行走。”如今的河下古镇,游客们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穿梭于飞檐翘角的古建筑之间,舌尖品味着文楼汤包的鲜美、软兜长鱼的滑嫩、朱桥甲鱼的醇厚、钦工肉圆的弹润,还有淮安茶馓的酥香。沈坤状元府前,尚庐书院内,吴承恩故居旁,更是游人如织。蓝数字文旅产业园、网红打卡点、古风拍摄地光影交错。乘一叶花船、赏一场灯光秀、着一袭汉服,似穿越千年。



  从青石板路上的悠悠古韵,到数字屏幕前的惊艳互动,河下街道人大工委用“四维”工作法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力量。在人大代表的倾力推动下,千年河下古镇正以崭新的姿态焕发勃勃生机,吸引着八方来客,共赏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未来,河下街道人大工委将继续发挥代表作用,助力古镇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