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渔沟镇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渔沟方程式”,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30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2024年,在淮阴区渔沟镇,一场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正在精彩上演。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立足“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要求,让民意征集、民主协商、群众监督贯穿于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奏响了一曲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乐章,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样本。



民主协商:项目推进的“润滑剂”

  在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精心打造“民主议事 + 专班服务”机制,宛如为重大项目推进安装了精准的“导航仪”。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常态化开展民意调研,实时感知群众需求,使政策制定与群众呼声更契合,确保项目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

  “133”立体服务网犹如一张紧密的防护网,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阿特兰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的落地,填补了镇域 10 亿元级项目的空白,为当地产业注入强大动力;双联纺织项目以“当年签约、开工、竣工、列统”的惊人速度,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

  人大代表们活跃在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既是洞察市场趋势的“侦察兵”,及时捕捉行业动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又是解决企业难题的“急诊医生”,凭借“人大 + 金融”服务模式,为 11 家工业企业协调贷款约 1.05 亿元,用高效协作为企业疏通用地、融资等发展中的“毛细血管”,让“群众呼声”与“发展引擎”同频共振,实现深度融合。



民主监督:产业集群的“强化剂”

  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聚焦装备制造、鞋服纺织、品牌食品三大产业链,将民主监督的“探头”深度嵌入产业服务全链条。人大代表通过联企包链、召开行业民主座谈会等方式,深度挖掘企业技改需求,助力传统产业向智能化转型。

  淮安九龙鞋业董事长、镇人大兼职副主席左素春勇挑重担,牵头组建产业联盟,精心培育亿元级链主企业矩阵,推动品牌食品产业集群产值突破 9.1 亿元,为当地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

  创新推出的“政策落实民主评议”机制,如同一场公开透明的“阳光监督”。全年助企申报奖补项目 18 个,落实首批奖补 113.4 万元,确保惠企政策像春雨般精准“滴灌”到每一家企业,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民主参与:产农融合的“黏合剂”

  在人大代表经济运行观察点内建立的“企民心”代表工作室成为产农融合的“幸福桥梁”。“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一头连着企业的发展需求,一头系着农户的增收希望。

  600 亩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和振兴村吴集花生综合服务中心的建成,让花生产业链更加完整、更有活力;总投资 1650 万元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覆盖 5500 亩土地,如同给土地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优化了杨庙、新民、汪庄等村的产业发展条件。

  人大代表们搭建的“就业服务民主平台”,成为农民增收的“希望田野”。全年组织专场招聘会,解决用工缺口 300 人次,带动规上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 57.48%,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绘就了一幅产农融合、共同富裕的美丽画卷。



民主共识:转型发展的“加速剂”

  渔沟镇以省级园区创建为目标,将民主议事作为凝聚转型升级共识的“思想熔炉”。在工业集中区规划中,企业家、技术工人、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开展“发展愿景民主研讨”,各类智慧在这里碰撞、交融,新材料与智能装备创新孵化基地应运而生,为产业升级埋下希望的种子。

  围绕低效用地盘活问题召开的专题民主协商会,如同给土地资源做了一次“手术”,推动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释放出巨大的空间动能,为冲刺 35 亿元工业总产值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民主协商的强大“引擎”推动下,全年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2 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1 个、星级上云企业 5 家,民主协商的“柔性力量”成功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硬核支撑”,助力渔沟镇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

  渔沟镇人大经济运行观察点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正稳步发挥积极作用。在当地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成果逐渐显现,为镇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