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镇街人大
淮阴区淮高镇人大:聚焦“代表+” 同绘民生图
发布时间:2025-03-18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近年来,淮阴区淮高镇人大以“创新+实干”为工作准则,紧扣群众需求与镇域经济发展,创新推行“人大代表+”模式,将人大工作深度融入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等领域,拓宽了人大履职渠道,以高质量履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大代表+村民自治”,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

  淮高镇人大创新推出“选民议事”基层治理模式,将“议事室”搬到村民身边,营造人人参与、共同协商的良好氛围。铺开“板凳”恳谈,共商发展大计。充分用好“家站点”阵地,每月10日组织代表“进家、入站、驻点”,代表们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围绕镇村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问题,向群众问计求策,吸纳一批基层治理的好办法、精点子。过去一年,收集“急难愁盼”问题43个,征集村组道路建设、“小田并大田”、盘活闲置资产、淮高路提质改造等发展意见建议15个,真正实现了代表履职与基层治理的同频共振。落实监督保障,见证民生蝶变。人大代表全程跟进监督村级民生实事项目从规划到落实的每一步,定期组织视察活动。对基础设施改善工程进行重点监督,让更多的“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对村级无力解决的事项,代表们以建议的形式提交给镇人大主席团。镇人大借助“与民同行”代表履职平台,积极推动代表建议的交办、督办工作。过去一年,组织调研视察活动6次,督促开展集镇环境整治集中攻坚行动5次,完成问题整改26个。化解矛盾纠纷,守护平安家园。人大代表主动化身“调解员”,积极参与来访接待、矛盾纠纷排查和调解等工作,切实找准辖区存在的各类矛盾风险点,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问题发现在早、化解在小、解决在最基层。过去一年,镇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调处32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有力推动了平安淮高建设工作。



“人大代表+产业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壮大

  淮高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引领示范作用,号召代表引乡友、找项目、寻产业,把为民谋福祉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产业发展添加新动能。当好招商引资“牵线者”。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特别是企业界代表人脉多、联系广、影响大的独特优势,主动联系乡友乡贤,向其介绍淮高镇产业发展情况,收集提供高质量招商引资信息,邀请其返乡投资兴业。当好产业发展“带头人”。人大代表带头发展产业,充分发挥“致富能人”的独特优势。淮高镇人大代表居永尚探索实施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将畜禽粪污收集后,通过20天左右的发酵期,再由专业部门检测达标后,经灌溉渠还田使用,给土地提供“营养餐”。在有机种养模式下,每亩可增产100斤左右,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又提高了产量,带领孙圩村走出了一条有机、绿色、生态型种植之路。当好经济发展“助推器”。淮安市人大代表胡海荣依托现有农业产业,盘活使用闲置村小以及废弃池塘,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推出挖红薯、烤红薯、拔萝卜、碾稻谷等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为村集体经营性增收10万余元。



“人大代表+志愿服务”,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纵深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社会公益、综合治理等活动,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践行社会公益,传递温暖力量。以“老幼妇孺”为服务主体,借助“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契机,动员“法代表”“医代表”进校园、进社区,开展反诈宣讲、普法进校园、敬老院慰问、大扫除等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一老一小”,撑起幸福生活。以三级人大代表为支撑、辖区资源为载体,在大福村建立“情暖朝夕”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为困难老人提供3元午餐、居家照护、健康义诊等多样化助老服务,为村内困境儿童提供学习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思想引领等多元化服务,撑起“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协助综合治理,助力政策落地。主动上门宣传社保缴纳政策和流程,服务村民521户,帮助缴纳社保127次,并手把手教会村民网上缴费,打通社保缴费“最后一公里”,确保社保缴费工作圆满完成,助推国家惠民政策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