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如何分”的关口,没有立法权的区级人大常委会究竟能为《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制定做些什么?答案毫无疑问会是:传递基层的声音。而传递哪些声音、怎样传递声音呢?
“每一个试点都是一份收获”
“仁恒翠竹园、君悦城市花园、雨虹雅苑、韩府雅苑、翠岛花城……”南京市雨花台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的同志如数家珍。原来,南京市选取了64个小区和101家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先行先试,而这5个便是雨花台区的试点小区。
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居民有怎样的反映?下一步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带着这样的问题,雨花台区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来到试点视察调研,细致了解小区垃圾投放和清运现状以及街道、社区、业委会、物业的作用发挥情况。垃圾分类情况复杂,通过深入分析试点小区工作推进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为全面推动这项工作探索路子,做好示范引导。
“每一位代表都是一个智囊”
“建议《条例》在宣传教育活动上进一步增强计划性和针对性,”驻区市人大代表石莉提出,“一方面,要编制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特点的知识手册,供学校制订学期计划,将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有计划地分步骤地落实,避免宣传只停留在一时一阵;另一方面,针对有分类环保意识、但对分类标准不清楚的年轻人,设计一款有南京特色的垃圾分类小程序,通过拍照识别、语音搜索等,协助做好垃圾分类。”这是一个教育界代表的智慧,还有更多的代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源于雨花台区一项特殊的代表活动——网上议事,代表们通过“履职交流平台”跨越时空限制,针对一项固定议题进行发言。2020年4月,79名代表围绕《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展开讨论,提出意见建议87条。雨花台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汇总整理后,结合专委委员意见,最终形成18条修改意见报送至上级立法机关。
“每一次发言都有一场调研”
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对《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进行第二轮审议,要参会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雨花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明为审议发言做足了功夫,他说“作为一名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以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身份参加市人大常委会是一次难得的传递基层声音的机会,为此一定要做调研”。
杨明委员先后多次带队来到雨花台区城管局调研,听取政府职能部门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审议发言做准备。他详细了解了垃圾分类投放标准、物业责任定位、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垃圾二次分拣、垃圾分类处置、《条例》可操作性等方面的情况,围绕保持政策稳定性、加强工作协调、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宣传力度等角度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形成意见建议线索。努力为推动《条例》的细化,确保条例起点高、见实效、可操作性强作出努力。
基层人大在协助做好“立善法,善立法”工作中能做的很多,从试点小区到基层立法联系点,从线上讨论到线下调研,探索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