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外市人大
【无锡】“双联”制度筑牢“连心桥”
发布时间:2025-10-15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人大以“双联”制度(即镇人大联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为抓手,逐步构建起“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代表工作体系,推动人大工作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力。

搭平台建机制:构建镇人大联系代表的“立体网络”

  胡埭镇人大通过阵地建设标准化、联系机制常态化、服务保障精准化,打造履职“强磁场”,激发代表“新活力”。

  聚焦阵地建设,打造代表履职的“温馨家园”。胡埭镇人大将人大代表“家站点”作为联系代表的主阵地,升级改造人大代表之家2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0个、人大代表联系点2个。人大代表之家接入全省“数字人大”系统,人大代表联络站嵌入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大代表联系点探索创新“联系点+”模式,将“家站点”建到群众家门口,构建形成“15分钟代表服务圈”。

  聚焦机制创新,织密联系代表的“制度网络”。胡埭镇人大主席团成员每人固定联系6—8名人大代表,每季度开展“上门走访日”活动;以选区为单位划分4个代表小组,每组明确1名召集人,形成小组有计划、季度有主题、年度有亮点的活动格局;针对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组建3个专业代表小组,定期开展专题调研,为镇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专业参考。

  聚焦服务保障,破解代表履职的难点堵点。强化履职培训,组织代表学习法律法规、人大业务和乡村振兴政策,举办人大代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代表200余人次;完善代表建议办理闭环,实现“提出—交办—督办—反馈”全流程管理,代表今年提出的关于完善新能源充电桩安装的建议、关于在运动场所配置AED的意见建议等23件建议均得到有效督办落实,代表反馈满意率达100%。

察民情解民忧: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

  人大代表通过精准化走访、多元化履职、实效化服务,从“被动听”向“主动找”转变,让群众呼声成为代表履职的“风向标”。

  “零距离”倾听民声。每月深入开展“132、找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日活动,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对能立即解决的问题现场协调处理,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及时移交相关部门办理。同时,线上依托“数字人大”平台,开通“我要反映”模块,群众可随时在线向代表提交意见建议。截至今年7月,通过线上渠道收集到的269条意见建议,均在7个工作日内给予及时回应,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实打实纾解民忧。组织开展代表办实事专项行动,针对农村老年人就餐难问题,代表们提出建设农村助餐点建议,胡埭镇人大推动政府在10个村(社区)建成标准化助餐点,日均服务老年人200余人次;针对工业园区职工子女暑期托管难问题,代表们联合企业工会开办“爱心暑托班”,邀请志愿者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惠及职工子女150余人。

促发展强治理:激活“双联”制度的“乘数效应”

  “双联”制度不仅架起了镇人大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将制度优势转化成为治理效能,撬动了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多重杠杆”,实现了人大工作与中心大局同频共振。

  在乡村振兴中贡献力量。围绕农文旅产业发展,组织代表走访相关商户企业,形成打造村美民富、特色独具的新时代美好乡村等调研报告3篇,推动出台品牌培育扶持政策,“状元米”、“状元茶”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富安村代表小组提出关于促力农村经济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活力的建议,推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走出“农田变景区、产品变商品”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民生改善中传递温情。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代表们提出关于缓解双职工家庭子女接送困难的建议、关于加强外卖行业交通安全监管的建议、关于研究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建议等,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个性化服务,快递小哥、外卖员、孤寡老人等群体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下阶段,滨湖区胡埭镇人大将继续以“双联”制度为纽带,不断探索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持续推动代表工作更有深度、民生服务更有温度、基层治理更有效度,为绘就胡埭镇美好画卷贡献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