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淮安市人大 理论动态
把人大研究会建成新型智库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06-16   来源:cs_rdbgs   【关闭窗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近年来,各地纷纷成立人大研究会,有的叫人大制度研究会,也有叫人大理论研究会,在地方或基层更多叫人大工作研究会。虽然名称不一,但核心业务相似,都是推进人大工作的智囊机构。

栗战书委员长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回应时代要求,切实增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时代性、实践性”。当前人大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贯通,阐释人大制度的精髓要义、独特优势和巨大功效,从而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案,推动人大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综观各地,不少地方的人大研究会建设已初具智库的框架、形态,但没有按照智库的本质、特点去运作,初显智库之形、缺乏智库之实,总体上还缺乏系统联动机制、实践创新载体、专业研究力量和转化运用渠道,大多数仍处于有组织、无体系的阶段。加之其内部化、部门化倾向,思想产品的社会能见度较低,转化为公共决策的情况较少,与新型智库所应承担的职责使命还有差距。

步入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面提升人大理论研究质量,把人大研究会建成新型智库,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与时代相适应、与改革相配套、与工作相衔接的长效机制,确保人大理论研究工作始终与党的领导同频共振、与人大制度与时俱进、与高质量发展同向发力。

建立统筹组织机制。按照“小机构、大网络”的模式,充分发挥研究会“联”的功能与“合”的优势,最大限度释放人大“智”度红利。坚持上下统筹。完善与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机制,在选题、调研、论证、转化等各个环节,强化课题研究人员与党政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内部统筹。强化研究会与人大机关内部各委室之间统筹协调,总结提炼各领域实践创新经验,以理论研究的成果指导实践探索。强化横向统筹。发挥人大研究会站位高、联系广的优势,跨部门、跨系统地整合优势资源,强化开放协同、部门协作,切实构建起人大智库网络体系。

加强研究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智库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人大研究会的人才队伍主要包括领导班子、会员(理事)、协助研究会工作的人大干部。要按照政治坚定、学风严谨、团结合作、坚强有力的原则,选优配强研究会领导班子。要进一步优化研究会会员(理事)结构,注重加强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参与其中,密切与社科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物色和动员一批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到人大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来。要重视发挥人大老同志在理论研究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一批热心人大工作、有一定理论功底、老中青结合的人大理论研究队伍。

注重成果转化运用。研究会要建成人大智库,就要保障“有效供给”,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委和人大的中心工作开展研究。当前,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旋律,人大理论研究应及时对标对表,以理论研究服务发展大局。研究质量是关键,成果转化是目的。要把研究成果与推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改进人大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优秀研究成果的评选、表彰、推介等机制,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融入到人大立法、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等职权履行中,用理论研究成果更好地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形成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

强化宣传激励举措。要扩大研究会平台载体的影响力,广泛建立起会刊、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成果展示和宣传的主渠道。要奖励和表彰优秀研究成果,除了将优秀研究成果汇编成册印发之外,还应结合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常委会的召开,举办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大会,激励会员(理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中,多出有思想、有见地的咨询研究成果。要把会刊打造成一份高质量的智库刊物,并确定其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社会地位,设法将其纳入到高校、党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考核评估体系,使其成为决策咨询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

总而言之,建设人大新型智库应坚定精品战略、坚守工匠精神,拿出“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勇气,紧密结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参到点子上、谋到关键处,切实从“后知后觉”转变为“先知先觉”,着力提升人大新型智库对党委、人大和政府工作的前瞻性引领功能。